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重新找回文學批評的力量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12月12日09:10 來源:中國作家網 行 超

        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相伴而生,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動人的魅力,不過,與讀者眾多、話題不斷的文學創作相比,文學批評似乎顯得有些清冷寂寞。近年 來,隨著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文學批評所面對的對象、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文學批評領域也因此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12月10日,由中國作 協創作研究部、文藝報社、陜西省作協主辦,《小說評論》雜志社協辦的“反思批評現狀  重建批評倫理——暨《小說評論》創刊三十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彥,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黨組書記蔣 惠莉出席座談會。與會的20多位批評家先后發言,就目前文學批評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保持獨立性是基本的批評倫理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自古以來,人們對于文學作品的評價標準一直爭論不休,難有定論。李敬澤認為,雖然文學的評價標準不 能達成共識,但文學批評的一些基本原則是可以共享的。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說真話、講道理”,這是完全可以共享的。批評家要自覺捍衛批評的尊嚴,自覺 捍衛文學的獨立價值,這是批評的倫理和底線。只有在這個底線之上,我們才能談論文學批評的繁榮和發展,才能談到整個文學的繁榮和發展。批評的功能是激濁揚 清,我們目前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應該是創作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而批評的根本使命就是把我們這個時代的好作品發現出來,并給予充分肯定。

        批評倫理是指批評家在批評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雷達、白燁、賀紹俊、李建軍等批評家認為,基本的批評倫理應該包括保持立場的客觀公正、保 持審美的獨立性、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文學始終保持虔誠等。陳曉明引用盧卡奇的話說,文學的倫理最根本的就是美學問題。因此,在評價文學作品時,必須堅 持美學上的標準。孟繁華、施戰軍等批評家談到,文學批評不僅要“挖爛蘋果”,更要“選好蘋果”,目前批評家應該更重視對我們這個時代優秀作品進行多方面的 闡釋。

        與會者認為,目前批評界缺乏遵循批評倫理規范的自覺性,這對于批評本身是一種傷害。陳福民談到,我們今天批評界所遭遇的種種問題,其實不僅僅來 源于文學內部,還來源于文學外部;不僅僅來源于批評系統內部,還來源于其他多個領域。批評倫理與商業倫理、與大眾文化條件下普通人的倫理之間應該保持怎樣 的關系,需要引起足夠的反思。

        文學批評要回歸文學本身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文藝思潮的涌入,批評界對西方文學理論給予了高度關注,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大談理論、大談主義的文學批評大行其 道。在這次座談會上,一些專家提出,文學批評應該強調對文學本身的審美感受,批評家應該深入文本內部,使批評真正回歸文學本身。

        針對目前一些批評文章“架構龐大、理論完善,卻遠離文本”的現象,張陵、王堯認為,應該重新重視那些常常被忘卻的最基本的文學觀念。要進一步重 建文學批評和文本的對話關系,重視與讀者之間的溝通,盡量讓作品被更多讀者接受,從而起到引導讀者的作用,恢復文學批評的影響力。陳劍瀾提出,當前的許多 批評文章,理論觀點闡述得還不錯,可是一到結合文本進行細讀的部分,就暴露了作者文學感覺差的問題。一些批評家的文學素養不達標,這就決定了其批評的有效 性值得質疑。理想的文學批評應該是在擁有敏銳的文學感覺的基礎上,運用有效的方式,將這種感覺概念化或者準概念化地表達出來。

        對于目前批評界正在崛起的一批年輕的批評家,大家也給予了高度關注。張檸談到,年輕一代批評家有著非常好的教育背景和人文素養,學術功底深厚, 但是他們文章的標識度卻不夠,沒有個人特色。白燁、於可訓認為,對批評隊伍的培養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文學批評需要新的力量。目前文學批評隊伍相對老化,這 不僅體現為觀念知識結構的老化,更體現在他們面對新的文學群體、新的文學趣味時顯得捉襟見肘,很難進行有效的批評和對話。大家在發言中談到,年輕一代的批 評家應該保持對新問題、新事物的敏感,在不斷提升理論修養的同時,注重培養自己對文本的敏銳度,為批評界注入新的活力。

        文學刊物要有擔當、有操守

        近年來,網絡媒體迅速發展,依托于新媒體的批評也蔚為壯觀。這些批評大多是簡短的、有著鮮明態度的,但也存在著粗率、絕對化的問題。與之相比, 依托于傳統刊物的批評則講究慢工出細活,對作品進行深入的學理分析。這些刊物也一直承載著評點優秀文學、發表批評意見的重要使命。

        其中,1985年創刊的《小說評論》雜志是國內惟一一個專門從事小說研究、評論的刊物。30年來,一些專事文學批評的報刊因為種種原因悄然離開 了大眾的視野,《小說評論》卻不斷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一直保持著重要的影響力。賈平凹說,《小說評論》在歷任主編和眾多編輯的不懈努力下,在眾多批評家的 支持和鼓勵下,能夠始終活躍在批評的現場,這的確難能可貴。文學刊物應該有文學擔當,應該對中國當代文學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它必須堅持自己的辦 刊理想,團結重要的批評作者。

        與會的許多批評家一路見證著《小說評論》的成長,他們從這份刊物出發,談到了自己對理想文學刊物的期待。李國平說,踐行批評倫理和批評精神是文 學期刊的責任。文學期刊必須敏感,必須保持對文學的觀察與追蹤,必須有當代的文學感,進入當代的進程,還要傳達當代文學思想的變遷。張陵、吳俊認為,文學 批評是一個很穩健的事業,隨著時間的增長才會看出它的力量。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一個文學雜志想要長久地保持活力,就必須具有穩健的精神。好的文 學刊物應該始終堅持腳踏實地,不盲目追趕潮流;同時,它又不能甘于平庸,應該有一種引領風氣的抱負。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