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姜貽斌長篇小說《火鯉魚》研討會在長沙舉行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12月11日17:27 來源:中國作家網 湖南作協

        本網訊(記者 彭湖 劉香林)12月11日,姜貽斌長篇小說《火鯉魚》研討會在毛澤東文學院舉行。研討會由湖南省作家協會、湖南文藝出版社共同舉辦。湖南省文聯主席譚仲池,湖南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龔愛林,湖南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王躍文,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劉清華,以及省內知名文學評論家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唐浩明主持。

        姜貽斌是湖南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左鄰右舍》《酒歌》《火鯉魚》,小說集《窯祭》《白雨》《肇事者》《追星家族》《女人不回頭》《黑夜》等十多種。曾獲萌芽文學獎、芙蓉文學獎、紅巖文學獎等十多種刊物獎。作品被各種選刊或各種年選集收入近百篇,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出版社的多種中短篇小說年選本,以及中國文學排行榜。

        《火鯉魚》于2001年完成初稿,而后幾次修訂,最終于2011年改定,由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可謂十年磨一劍。2013年該作品被《長篇小說選刊》第5期全文轉載,獲第五屆毛澤東文學獎。小說以中年還鄉為主線,寫時隔數十年兄弟幾人重返故鄉的見聞。沿著童年生活過的湘中鄉村所見所感和往事回憶,描寫了漁鼓廟幾十年的變遷。底層敘述方式與多彩的藝術表現手法生動還原了中國最后一代傳統農民的生存狀態,在沉重的悲哀中迸發出生命的力量,通過對于鄉土記憶的回望與追訴,喚起我們曾經有過卻又逐漸淡漠的鄉土經驗與家鄉情懷。

        《火鯉魚》為光陰、故土和命運立傳,從人和人的命運與時代的關系,與社會的關聯角度去反思和審視我們這個時代的痛苦,從一群鮮活的形象中提煉出人的生存、生活、肉體與精神。“我”,既是主人公,也是作者,既是參與者,也是觀望者,是代言人,又是造夢者。對故土的信任讓姜貽斌筆下流淌著詩性的語言。在最大的悲哀背后是最深切的悲憫。也許誰都不曾見過火鯉魚,它只是神圣的精神寄托,可希望終究還在,在這片故土上長久堅守。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火鯉魚》用農歷二十四節氣作為結構,描寫了鄉村社會幾十年的變遷,是對中國農村現實生活形象再現的作品。雖然描繪的只是漁鼓廟小山村幾家幾戶的兒女情長、人生聚散與生離死別,透視的卻是一個大時代與社會千家萬戶的升沉浮降、國家興衰與風云變幻。它美妙、奇詭,悲憫、憂傷。既寫出了人性的普遍價值,又有個體的典型意義。既體現了懷舊的詩學,又以回溯過去重建現在的理性之思,闡明了萬物有靈的生命哲學立場。既在變幻中寓美丑,又在嚴酷中見深情。是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嘗試與探索之作。

        研討會上,譚仲池認為,詩性的語言和濃郁的鄉村傾訴是《火鯉魚》的最大特點。小說的語言就像人的衣裳,彰顯人的才華,袒露其情感。語言對小說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姜貽斌的小說里,散發著鄉土氣息的文字背后都反應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喜怒哀樂,無奈與抗爭。他用創新的敘述手法道出了我們古老的中國國家命運和民族命運,傾訴著故土的人們對幸福的向往,尋找以及陣痛的鄉愁。

        唐浩明也談了自己的讀后感言。他說,《火鯉魚》是當代農村的一聲嘆息,是千古農民的追求。小說在輕松隨意帶有詩意的語言中展現了深層的憂慮和無奈。當代農村正在經歷著一場革命式的改變,當代農民正在轉化祖祖輩輩的生存方式,漁鼓廟正在離我們一步步遠去,從這個角度來看《火鯉魚》將會成為告別傳統鄉村的絕唱,這是姜貽斌《火鯉魚》的文學價值,也是今天研討會的意義所在。

        湖南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龔愛林表示,姜貽斌之所以取得現在的成績與他的堅持和態度分不開,在許多老作家激情淡化的時刻他依然旺盛蓬勃。《火鯉魚》是將一篇歷時十年之久的接地氣的小說,讓人想起魯迅的《故鄉》。中國幾十年來的農耕社會以及孕育的農耕文明決定了為中華文化熏陶過的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田園夢。可以說鄉土集結了大多數人的情感,都市是欲望的象征。然而回歸鄉土并不是對都市的拒絕和破壞,而是自我寫作的延展。姜貽斌留守的不僅僅是家園,更是一個作家的悲憫和良知。

        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劉清華認為,站在出版家的角度看,《火鯉魚》有三個方面的價值值得肯定。第一,底層敘事體現了作者創作上的自覺性。姜貽斌創作姿態如踏實地勞動者,取材底層生活,書寫了中國鄉村最后一代傳統農民的形象;第二,多彩的藝術表現手法體現出作家的不斷創新精神。小說用的是獨特的散文式的敘述方式,情節中大量融入想象,邏輯關系被打破,現實與想象交織,讓小說具有充分的藝術張力;第三,表現了平民百姓對夢想的追求。《火鯉魚》可遇而不可求,追求幸福的道路永遠曲折、艱難,作為小說核心意向,傳達了作者復雜的生活感受。

        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還有夏義生、莫傲、閻真、龔旭東、何力柱、卓今、胡良桂、龔湘海、聶茂、奉榮梅、王涘海、黃斌、黃亦鳴、余艷、謝宗玉、劉哲、李健等。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