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創新調控方式,精準發力,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中國經濟戰略轉型。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頂住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中國經濟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沉著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敏銳搶抓先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推進經濟戰略轉型。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展示了黨中央對新常態下中國前景的底氣和信心。
這信心,來自改革的全面深化;這信心,來自調控的定向精準;這信心,來自開放的嶄新格局。
“現在,中國經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激動人心的變化。”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
年終將至,在中國經濟即將以平穩增長、提質增效收官之時,人們不難發現,宏觀調控方式創新,轉型升級紅線鮮明、貫徹始終,結構調整從容有序、步伐堅定,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精彩紛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5日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指出,注重實施定向調控,在調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針對性地實施“噴灌”“滴灌”。
把宏觀調控與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與深化改革相輔相成,更加重視預調微調、精準發力,更加注重補短板、強實體,這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一個鮮明特點。
當前形勢下,投資仍然是穩增長的“定海神針”。但新常態下,這根“定海神針”怎么投、投向哪里,卻大有講究。
中央把著力點投向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短板行業,包括加快大氣污染防治、中西部鐵路建設、加強健康養老服務等。
11月18日,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七個重大工程包”第一次向公眾披露,投資“組合拳”已呈現推動結構調整的新特征。
激活消費,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國際經驗表明,在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之后的一段時間內,消費偏好會由制造業產品向服務業產品轉變。
順勢而為,往往事半功倍。
今年以來,中央確定重點支持6大領域消費:擴大信息消費,促進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升級旅游休閑消費,提升教育文體消費,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增強企業的發展能力,才能強化中國經濟的肌體。黨中央、國務院持續采取行動,不斷強化實體經濟。
簡政放權持續推進,分7批取消下放了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國家統計局對4400家企業的調查顯示,43.1%的企業感受到簡政放權影響,其中81.6%的企業表示滿意。
為緩解企業融資難題,上半年國家連續兩次定向降準,大力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11月21日又果斷出手實施非對稱降息,直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與此同時,中央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進一步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負添力。4項具體減費舉措,預計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400多億元。
外貿出口對我國就業和經濟穩定運行至關重要。面對日趨復雜的外部環境,中央審時度勢,為穩定外貿進出口持續發力。
今年5月,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16條意見發布,各地紛紛出臺配套措施。《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出臺,明確穩定資源性產品進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費品進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進口。
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
在持續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的同時,中央著眼未來,精心謀劃,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布局謀篇。
謀篇要抓住發展的關鍵。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中央高瞻遠矚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習近平總書記今年6月的講話,為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明了方向。
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審議《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每年涉及上千億元資金的近百項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大蛋糕”將優化整合。
謀篇要緊扣協同的要領。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國家戰略。中央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來,三省市和有關部門積極落實中央要求,協同發展取得了階段性重要進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發展三個重點領域取得率先突破。
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我國區域發展加快推進。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以海路重點口岸為重點,支撐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的增長極正在逐步成型。
謀篇要有世界眼光。新常態下,中國更需要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新常態下,中國和世界尤須攜起手來,共迎挑戰,共同發展。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期間,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根據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構建起新常態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
“中國愿意同各國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為亞太互聯互通、發展繁榮作出新貢獻。”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莊嚴宣示。
“一帶一路”海陸并舉,南北呼應,是中國向世界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一經提出,產生強烈共鳴和熱烈反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這“一帶一路”,就是要再為中國這只大鵬插上兩只騰飛的翅膀,建設好了,大鵬就可以飛行得更高、更遠。
從加強金磚國家合作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從打造中非合作升級版到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這一宏大戰略將為“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打下扎實的基礎。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統籌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之間的關系,一系列兼顧當前和長遠的政策措施的實施,引領著中國經濟巨輪駛向民族復興的彼岸。
(本文引自《樹立發展信心 堅定改革決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