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詩歌創作期待“高峰”
“文學陜軍”詩歌創作座談會在京舉行
12月1日,“文學陜軍”詩歌創作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李敬澤,中共陜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景俊海,陜西省作協黨組書記蔣惠莉等出席座談會。50余位詩人、詩評家與會,共同探討了秦巴子、伊沙、李小洛等16位陜西中青年詩人的創作,他們希望,陜西詩歌能接續詩歌傳統,立足本土經驗,不斷進行藝術上的探索和創新。研討會由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陜西省作協共同主辦。
陜西有深厚的文學傳統,其小說創作成就毋庸贅言,事實上,這里也擁有數量頗多的詩歌創作者。高洪波談到,陜西有久遠的詩歌傳統,《詩經》就誕生于這塊土地之上,此后革命的思想又賦予了陜西詩歌新的內涵,總體而言,陜西詩歌氣勢沉雄、詩風陳郁,近年來涌現出的一批中青年詩人表現出較強的創造力。
李敬澤談到,陜西有一批很優秀的詩人,他們的詩歌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并且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作為一個讀者,常常會在某個時刻被他們的某篇作品打動。以一個群體的形式亮相并出發,意味著陜西詩歌希望取得新的發展。他希望,這些來自漢語詩歌故鄉的詩人能寫出新的詩意。
與會者談到,陜西中青年詩人的數量十分龐大,他們對本土的歷史、文化、生活經驗也相當熟悉,但他們的創作并不局限于此,其詩歌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現代性,體現出詩人本身的文學修養和文學意識。他們沉得住氣,甘于寂寞,表現出特殊的耐力。其中有一批優秀的詩人活躍于中國詩壇,在紛繁復雜的生活現場保持著清醒。詩人之間、詩歌文本之間充滿了差異性、多樣性,構成了陜西詩歌作為一個整體的豐富性和多元性。與此同時,陜西詩歌創作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詩人過分注重自我,詩歌無法走向更寬廣的空間,真正的詩歌不僅寫給自我,還是寫給人群、寫給當下、寫給未來的。總體而言,陜西詩歌創作有良好的基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形成了“高原”,以此為契機,陜西詩歌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高峰”。
參加座談會的陜西中青年詩人代表(按姓氏筆畫排序)
(文:李曉晨 攝影:王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