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里下河文學研究中心在江蘇泰州掛牌成立。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出席揭牌儀式。范小青、吳義勤、王干、張王飛、汪政、潘溫亞、費振鐘受聘為中心研究顧問。蔡翔、何平等受聘為中心特約研究員。
據介紹,里下河文學研究中心由江蘇省作協與泰州市文聯共同成立,希望充分發揮其平臺作用,對里下河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進行系統研究和推介。目前,《里下河文學》已與讀者見面,刊物主要刊登作家作品及研究文章。“里下河叢書”也已出版,第一系列由10部中短篇小說構成。此外,研究中心還將通過舉辦地域性研討會、成立跨區域項目策劃研究等方式,挖掘里下河文學的價值,提升其在全國的影響力。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里下河文學與鄉村社會倫理”研討會。與會作家評論家談到,里下河地區近年來涌現出很多作家、評論家,成為江蘇文學的一個獨特現象。他們的創作具有“水”、“土”交融的文化品格,“南”、“北”交會的文化形態,體現了“雅”、“俗”共生的本土生活哲學。從歷史上延續下來的民間曲藝、戲劇等對里下河地區的作家影響頗深,他們的創作體現出鮮明的民間敘事風格,尤其在文學語言的運用上體現得十分明顯。
被納入“里下河文學流派”的作家和評論家,如畢飛宇、魯敏、朱輝、王大進、劉仁前、吳義勤、王干、汪政、費振鐘等,都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藝術風格。把他們歸入一個文學群體,其意義值得探究。與會者談到,里下河文學的命名其實體現了作家與故土的共建關系,一方面作家以地域文化為根基進行創作,在題材、風格上體現出集群的特點;另一方面,鄉村文化也由此積聚并形成共同體。里下河地區的文學寫作,是以文人的情懷和眼光去書寫土地上的人、物、事,它更像是古時的田園詩,從容自然,不疾不徐地娓娓道來。中國民間的鄉村倫理在這些作家的作品中得以保留和呈現,為變化中的鄉村留下了鮮明的注腳。里下河文學的建構和發展,會對這個群體中的作家、評論家產生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會促進當地文學的發展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