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中俄文學論壇落幕,兩國作家關注探討—— 文學的處境與作家的責任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9月03日08:42 來源:中國作家網 黃尚恩
        何建明致開幕辭
        會場一
        會場二
        會場三
        作家趙玫發言

        經過兩天的熱烈討論,由中國作協和俄羅斯聯邦出版與大眾傳媒署聯合主辦的中俄文學論壇于8月29日落下帷幕。在論壇上,中俄兩國作家共同探討了 文學在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挑戰及其應擔負的責任。大家認為,文學雖然不再處于社會的中心位置,但它依然是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不能忘卻精神 的創造,不能忘卻對人類的溫情與關懷,作家應該通過自己的作品展現對時代的擔當。

        對文學前景的不同估量

        隨著時代價值觀的變化和各種新媒體的興盛,文學邊緣化似乎成了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俄羅斯,文學作品現在在民眾中的影響力似乎 越來越小。但在中俄兩國的社會進程中,文學都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用俄羅斯作家伊戈爾·沃爾金的話來說,文學曾是討論國家重要問題的“場所”,文學具有 無與倫比的容量。今昔的強烈對比,讓兩國作家都感受到,文學似乎很難再回到“中心現場”。

        但是,中俄兩國作家對文學的前景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作家邱華棟認為,進入新世紀以來,很多作家、詩人分享了經濟發展的益處,經濟狀況有所改善, 大家的關注點又回到文學本身的精神價值。與此同時,人們追求金錢和財富,使得社會浮躁、人的精神空虛,這又給作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家的價值和作用繼續顯 現。目前,文學雖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沖擊,比如新媒介的出現,但它也借著這些沖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作家關鍵是要寫出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而空前 活躍的中國社會現實、豐富深邃的中國歷史都在持續地給中國作家提供著寫作資源。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作家遇到了文學生長的年代。

        對于這個問題,伊戈爾·沃爾金卻偏向于悲觀。他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曾在他們的小說中描述了社會、人心的狀況以及對未來的憧憬。這么多年過 去,人們發現,他們所擔憂的很多問題依然存在,他所期盼的美好未來也只存在于文學的幻想之中。在這個時代,文學既不能阻止災難的來臨,也無法改善道德的敗 壞,人們對于文學力量的堅定信念在慢慢動搖。因此,文學回歸中心現場,或者說它作為民族精神主體的存在,已經是不可能了。而且在俄羅斯,作家得到的保障比 較少,比如勞動法典中沒有將作家這一職業列入保護范圍,作品的電子版稅和影視收獲版稅很少。因此,作家進行創作,很多時候只能出于一種喜愛和信念,怎樣堅 持、如何堅守成為很多俄羅斯作家都會考慮的問題。

        在全球化語境中保持文學的差異性

        在全球化時代,作家們意識到,要尋找到自己的文學之根,保持本民族文學的獨特性。作家趙玫認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群已經變得越來越彼此認 同,進而越來越渺小。這種全球化的后果之一,就是當下寫作的極端類型化與趨同性,這對于應該充滿創造性的文學寫作來說,無疑是致命的。這種過度的全球化, 必將會消解文學本身的差異性,而這對于任何地域的文學來說,都將是不幸的。因此,作家必須回到自己的地域、自己的故鄉,尋找到獨屬于自己的聲音。對于一個 作家來說,他的生活環境一定為他的作品涂抹上地域的色彩。這種色彩無論對他的思考、寫作,乃至表述方式,都會留下深深的印記。

        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阿爾漢格爾斯基認為,俄羅斯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在不斷借鑒西方文學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羅斯小說 像是一個體裁旋渦,容納了其他各種體裁,試圖解釋存在的法則。”因此,俄羅斯小說哪怕是從一個很具體的問題出發,最后總會涉及宏大的歷史、哲學、宗教問 題。俄羅斯小說在堅守民族性的同時,也積極借用國外小說的敘述結構或藝術手法,用它來演繹民族性的內容。無論全球化進程怎樣推進,俄羅斯小說總會自動地保 持它的民族性。總體來說,俄羅斯小說形成了這樣一種辯證的特性:越是具有民族性的,就是越具有世界性的;越具有世界性的,反過來,越具有民族性。

        作家喬葉在發言中談到,這些年我們總是說,中西文學是互相影響的,但實際上不得不承認,主要是我們學習西方。中國文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似乎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性,但這種特性還沒有形成一種鮮明的范式,進而產生世界性的影響。這是中國作家應該努力追尋的方向之一。

        變革時代的作家責任

        在論壇上,俄羅斯作家奧爾加·斯拉夫尼科娃結合自己的一部小說談到了當下年輕人的精神焦慮問題。在俄羅斯的傳統中,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面臨沖 突的時候,就像保爾·柯察金所選擇的那樣,個人要讓位于集體。但在她的小說中,新一代的年輕人卻只顧個人的成功,完全置集體的利益于不顧,這讓小說中的女 作家感到非常驚訝。奧爾加·斯拉夫尼科娃說,就像小說中所描述的一樣,俄羅斯的很多年輕人受到社會上流傳的“成功神話”的沖擊。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俄羅 斯青年作家感到非常的焦慮,他們喜歡寫處處不順、走投無路的青春。他們是孤獨的,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獲得成功,而是因為沒有普遍承認的、十分確定的價值觀 的支持。后現代主義的生存空間被剝奪了方向和中心,沒有任何東西是具備自主價值的,青年人獲得了自由,但與此同時卻失去了方向。在很多俄羅斯青年作家的作 品中,他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當然他們也無法提供答案,但這體現了一份責任心。

        實際上,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值得作家們去關注并發出自己的聲音。作家李洱在論壇上分享了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看法。在他看來, 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盟友的關系,而不是對手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而不是主仆的關系。作為一個作家,他愿意在任何時候為保護環境付出自己的努力。

        在本次論壇上,盡管語言不同、觀點各異,但兩國作家通過交流加深了對彼此的理解,探討了文學的責任與價值,體現了作家們對文學精神的堅守和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