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由中國作家協會、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主辦,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學》雜志社、中華文學基金會承辦的“澳門文學叢書”出版座談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閻晶明、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作家出版社社長葛笑政、《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施戰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姚京明、作家出版社副社長扈文建、澳門作家代表團全體作家出席了座談會。座談會邀請到梁鴻鷹、石一寧、張陵、寧小齡、邱華棟、徐坤、商震、徐可、李一鳴、李少君、郭艷等十一位知名文學評論家,為澳門文學“把脈”。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為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將迎來一個重要的繁榮發展時期。為迎接這一文化盛世,也為中國文學添彩增色,作家出版社于2012年啟動“澳門文學叢書”出版項目。該項目包括散文、詩歌、小說、戲劇、評論等不同類型作品近四十種,并將分批出版。近期已推出二十二種,每種由一位澳門作家撰寫,字數約二十五萬字。參與撰寫的作者既有澳門具豐富寫作經驗的前輩作家,亦有朝氣十足的文壇新秀,全面網羅澳門文學界的創作人才,展現不同的寫作風格,通過細膩的筆觸書寫出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澳門。
澳門回歸十五年以來,隨著澳門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文學的類型與表達形式變得多元化,網絡文學刺激更多年青人投身寫作行列,澳門的文學發展歷經數十年的起伏,現已進入蓬勃期,系統整理優秀的文學作品推出“澳門文學叢書”,一方面是向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獻一份厚禮;另一方面,忠實反映澳門文學的全貌,向澳門和內地讀者展示澳門文學的特色和成就。
澳門曾是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的前沿陣地,葡萄牙殖民者在那里統治了四百年,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澳門是一座賭城,是文化沙漠地帶。其實,這種看法并不全面。澳門不是文化沙漠,那里有文化,有文學——文學可追溯到萬歷十八年即1590年,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香山逢賈胡》。現代的澳門文學,應始于“九·一八”事件之后。到了上世紀50年代,文學青年創辦的油印刊物《紅豆》使澳門文學開始生根。真正蓬勃發展,則是移民潮大規模掀起的上世紀80年代。
澳門的新詩創作非;钴S,最具代表的是“五月詩社”和“如一詩社”。涌現出袁紹珊、凌谷、賀綾聲、呂志鵬等代表性詩人。散文也是澳門創作的一支勁旅。澳門的散文由于多半寄生在報刊上,因而大多數是敘事與議論并重,尤其講究知識性與趣味性。澳門的散文作者有李鵬翥、魯茂、林中英、吳志良、穆欣欣等等;他們的散文或寫事抒情、感世憂時,或針砭時弊、怡情益智。澳門的小說創作近年來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梁淑淇、鄧曉炯、李宇樑、寂然等佳作頻出。近年來,澳門文學評論也取得了較快發展,文學評論專著的出版也漸入佳境。
“九九”回歸后,澳門文學在“澳人治澳,一國兩制”的背景下,加強了與內地的溝通與交流,擴大了它的文化市場,扮演了溝通中國內地與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中繼站的重要角色。因而,在保持其地域性特點的同時,澳門文學呈現出絢麗多姿的文學景觀。而“澳門文學叢書”的出版,會讓這道景觀更加亮麗奪目。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后的澳門依托強大的祖國,經濟會持續快速發展,各項文化事業會更加活躍,澳門文學必將崛起。
“澳門文學叢書”(第一批共計22種)
1.王禎寶《曾幾何時》
2.水月《揮手之后還會再見嗎》
3.鄧曉炯《浮城》
4.未艾《輕撫那人間的滄!
5.呂志鵬《在迷失國度下被遺忘了的自白錄》
6.李成俊《待旦集》
7.李宇樑《狼狽行動》
8. 李觀鼎《三余集》
9. 李鵬翥《澳門古今與藝文人物》
10. 吳志良《悅讀澳門》
11. 林中英《頭上彩虹》
12. 趙陽《沒有錯過的陽光》
13. 姚風《枯枝上的敵人》
14. 賀綾聲《如果愛情像詩般閱讀》
15. 袁紹珊《流民之歌》
16. 黃坤堯《一方凈土》
17. 黃德鴻《澳門掌故》
18. 梁淑淇《愛你愛我》
19. 寂然《有發生過》
20. 魯茂《拾穗集》
21. 穆凡中《相看是故人》
22. 穆欣欣《寸心千里》
(攝影: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