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讓詩歌走進群眾 第四屆中國詩歌節在四川綿陽舉行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7月16日09:42 來源:中國作家網 行 超
      1少年兒童們朗誦詩歌
      1名家朗誦
      1現場觀眾
      1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崎嶸致辭
      1文化部副部長董偉致辭
      1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靖平致辭
      1開幕式主持人:綿陽市委書記 羅強
      1謝冕在詩歌論壇上發言
      1吳思敬在詩歌論壇上發言
      1文藝演出
      1文藝演出
      1文藝演出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民族的詩歌傳統源遠流長。從《詩經》《離騷》到唐詩宋詞再到現代白話詩,詩歌的優美藝術形式及其所承載的精神內涵一直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7月15日至19日,以“中國夢想,華夏詩情”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詩歌節在詩仙李白的故鄉——四川綿陽舉行。此次活動由文化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部藝術司、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作協和綿陽市人民政府承辦。

        文化部副部長董偉、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崎嶸出席7月15日晚舉行的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上,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靖平代表四川省委對到會詩人、嘉賓表示歡迎,并預祝此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開幕式由中共綿陽市委書記羅強主持。

        陳崎嶸在致辭中從時代背景出發,闡釋了詩歌在今天所面臨的新的機遇。他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又瞬息萬變的偉大時代。這是一個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復興的輝煌時代,這是一個可以追夢筑夢圓夢的多夢時代,這也是一個人人可以出彩、中國詩人尤其應當出彩的絢麗時代。偉大的時代需要美好動人又指向現實和歷史的偉大詩篇,偉大的民族需要立足民族沃土又引領民族精神的偉大詩人。我們的詩歌應當成為中國夢的形象展示,成為中國人民現實生活的詩意表達,成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精神坐標。陳崎嶸說,詩歌應當有大江東去的雄闊視野,應當有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應當有常含淚水摯愛腳下這片熱土的深沉情感,應當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境界追求,應當有安得廣廈庇寒士的憂國恤民情懷,應當有風正一帆懸的機遇意識,應當有路漫漫而上下求索的進取精神。關注世間冷暖,提升靈魂高度,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放歌,是當代詩人的社會責任和文學責任。詩歌還要走出書齋詩壇,走進工廠,走進田野,走進校園、走進營房,走進廣場,走進網絡,走進詩人繁花簇擁的夢鄉,使每一屆詩歌節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節日,使中國詩歌逐漸成為中國人民美好生活的一大元素。

        董偉在致辭中高度肯定了詩歌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他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和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詩歌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形式,以優雅的形式特點和優美的語言韻律一直被視為中華民族教化啟蒙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和時代精神的培育具有巨大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董偉表示,當前,我國正走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中,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就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希望通過第四屆中國詩歌節的舉辦,能夠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進一步促進當代詩歌藝術的繁榮發展,讓人民共享文化創新發展的成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積極的貢獻。

        據悉,第四屆中國詩歌節自4月4日正式啟動,在3個多月的時間中,先后舉行了詩歌文藝演出、詩歌朗誦會、詩歌論壇、詩人作家采風交流及詩歌走進群眾等活動,不僅在詩壇和文壇引起廣泛關注,更使詩歌真正深入到普通群眾的生活中去。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還將舉行多項詩歌文化活動,主要包括兩場詩歌論壇、現當代詩詞朗誦會、李白經典詩歌朗誦會、中華經典詩詞交響音樂會、詩人采風活動等。其中,兩場詩歌論壇將邀請來自大陸以及港澳臺兩岸四地的16位詩人和評論家,圍繞“夢想與現實”的主題,深入討論新的歷史條件下詩歌與現實的關系,討論詩歌的中國夢和漢語寫作的夢想,研究古典詩詞的當代價值、詩歌的自由和限度,探討詩歌如何有效地深入社會生活、實現對社會的精神擔當等話題。為了給詩歌傳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此次詩歌論壇將向社會各界人士開放,讓詩歌研討走進校園、走進廣場、走進工廠、走進社區。

      (圖、文:行超  編輯:超俠)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