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愿中華處處是“文學之鄉”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7月07日08:50 來源:中國作家網 王 覓

        2013年,中篇小說《長河》甫一發表便廣受關注,不僅斬獲了《民族文學》年度獎、第五屆“茅臺杯”《小說選刊》獎等諸多獎項,還登上了中國小 說學會評出的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之榜首。而在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它的作者馬金蓮——一位已經在寧夏西海固默默堅守文學創作十幾年的“80后”回族女作 家,卻并不為更多人所熟知。

        “用宗教般虔敬的心態來看待文學”

        西吉縣位于“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生態環境惡劣,馬金蓮正是出生和成長在這里。她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指導和系統的訓練,更沒有上過正規的大 學,卻始終對文學不離不棄。2000年,18歲的她開始寫作。在師范學校讀書時,她在文學期刊《六盤山》上發表了自己的小說處女作《夙愿》。從那時至今, 馬金蓮已創作發表了中短篇小說100余萬字,出版了《父親的雪》和《碎媳婦》兩部中短篇小說集。以前在家務農時,她在每天繁重的農活之余始終不曾放下手中 的筆;后來進入民盟固原市委員會工作,她依然初心不改,用心書寫著腳下的土地和身邊的父老鄉親。馬金蓮真誠地說:“其實像我這樣的文學愛好者,在西海固還 有很多。我們身上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文學是癡迷的、沉醉的,我們用宗教般虔敬的心態來看待文學、敬重文學。”

        馬金蓮此言不虛。因為熱愛閱讀、熱愛文學,在西吉并非只是少數人所為,而是早已蔚然成風。近年來,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等重要文學獎項的獲獎者中都出現了西吉籍作家的名字,一批西吉本土青年作家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西吉還活躍著大批農民作家,基層文學組織亦十分健全。這塊 常年干旱缺水的貧瘠之地,竟成為一方滋養文學的沃土,不得不令人驚嘆和敬佩。

        文學在西海固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文學是屬于人民的,它應是一部部源于百姓、來自基層的接地氣之作。單從這一點看,西吉就已經交出了一份成績優異的答卷。2011年10月,在以文化為主要研究議題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前夕,西吉成為中華文學基金會、寧夏文聯、寧夏作協授牌的全國首個“文學之鄉”。

        同年,在中國作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華文學基金會組織、多位作家組成的“中國作家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調研團”也深入西吉考察調研。調研團一 行看望了當地的農民作家,與當地作家和文學愛好者交流座談,還與他們結成對子,同他們分享寫作經驗,幫助他們改稿。此后,在西吉文聯主席郭寧的帶領下, “文學之鄉”又在經費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為基層的作家們做了不少細致的實事:出書、組織培訓班、舉辦作品研討會……看似只是工作分內之舉,卻無不溫暖著農 民作家們的心,并助他們的文學創作以一臂之力。

        馬金蓮和不少西吉的農民作家都是上述活動的親歷者和受益者。如今雖已離開農村,可馬金蓮依舊像一個辛勤耕種的老農,如呵護莊稼般一絲不茍地對待 每一篇作品。“西海固對很多人來說意味著磨難,可對我來說,曾經艱難的生活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對那里的生活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和體驗,那片高天厚 土,那些樸實的人們,讓我純粹和寧靜,是我心中永遠的凈土。”在她看來,身處“文學之鄉”,文學創作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這使自己和那些一同寫作的農民 兄弟姐妹們擁有了堅守文學的希望和理由。每每念及于此,總有一種感恩、欣慰和幸福涌上心頭。

        一路走來,馬金蓮遇到過不少好心人,而幸運之神也似乎一直對她眷顧有加。今年,馬金蓮不僅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寧夏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稱號, 還遠離家鄉來到北京,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二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的學習,實現了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一個夙愿。首都的一切讓她感到新鮮而驚喜,魯院 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更讓她感慨良多:“由于地域局限,原先我的寫作更多是基于個人經驗,在魯院聽過課之后,我打量世界的視野更開闊,對文學創作的意義理解 得更深刻了。現在我更愿意關注人類的命運,我的心里多了一份悲憫情懷,多了一份反思民族歷史的沉重責任感。這是與以前的觀念和態度完全不同的。”

        馬金蓮還透露,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馬蘭花開》近期即將出版發行。由于在魯院學習期間創作時間相對充裕,她才得以將2012年花了半年時間完成 的這部作品精心修改打磨了一遍。馬蘭生命力十分頑強,在西北地區頗為常見,小說的主人公也以此命名。作品反映的還是自己熟悉的回族農村生活,30萬字的文 本中不乏大量生動的細節。寫慣了中短篇,馬金蓮坦言相比之下寫長篇還是有難度的,“但自己對所寫的生活比較熟悉,因此寫起來也不算特別吃力”。

        通過建立“文學之鄉”推動文學發展

        同樣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11月,中華文學基金會已在浙江桐鄉建立起第二個“文學之鄉”。桐鄉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是茅盾、豐子愷等文 化名家的故鄉。追尋著大師們的足跡,又將有一批批青年作家從這里踏上自己的文學之路。據悉,中華文學基金會和桐鄉市人民政府將共同設立和舉辦面向全國青年 作家的“茅盾文學新人獎”,共同創建“茅盾文學院”,同時通過作品研討、發展文學社團等多種形式,以更好地培養、扶持和獎勵文學新人,推動我國的文學事業 賡續綿延、薪火相傳。

        談及今后對創建“文學之鄉”工作的發展規劃和設想,中華文學基金會秘書長李小慧言語中流露出難以抑制的興奮和自豪:“今后我們將認真進行論證調 研,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不斷建立起更多的“文學之鄉”,為文學的繁榮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我們還將積極促進不同“文學之鄉”之間的交流,使彼此多一些互相溝 通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讓來自不同地方的作家都能互相走訪、拓展眼界、積累創作素材,真正為他們做點實事。”

        西吉和桐鄉遠隔千里,一個深居西北,一個遙處東南。盡管二者自然條件和歷史文化各有千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尚存差異,但卻因為人們對文學的執著 與熱愛而擁有了“文學之鄉”這個共同的名字。這是一個年輕的品牌,它不僅僅是一個稱號、一份榮譽,更是一種對文學難能可貴的堅守和擔當。我們有理由相信和 期待,隨著“文學之鄉”的種子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不斷播撒生根,姹紫嫣紅的文學百花園中也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像馬金蓮一樣的后起之秀競相綻放。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