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馬識途:網絡文學 要善于引導 也要寬容一點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6月10日10:04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作協創研部和本報文藝部聯合開設的“網絡文學再認識”欄目,針對當前網絡文學的發展展開探討,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關注。本版在此刊發百歲作家馬識途獨家專稿,以饗讀者。

        ——編 者

        閱讀提示

        發展網絡文學,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創作問題,而是一個群眾路線問題,是如何導引下一代走上健康道路的問題

        調查研究網絡文學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是怎么運作的,特別是現有的網絡作家生存狀況及他們的思想環境、創作特點,等等,主要目的不是調研他們的缺點,而是去了解他們的技能、長處和經驗

        應該有意識地鼓勵一批有志之士下決心轉入網絡文學創作隊伍,寫出好的網絡文學。這不是一件容易且短期能奏效的事。實施起來,要有耐心、有韌性

        中國作協和人民日報聯合開辟“網絡文學再認識”專欄,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當前網絡文學的發展,我認為這個做法很好。十年前,我就提出要特別注意網絡文學、兒童文學、通俗文學。當時,文學界“三俗”現象相當嚴重,大家都很關心如何提高作家作品的品位、格調。現在看來,這些問題似乎依然存在,而且比較突出地體現在網絡文學作品中,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學發展得很快,也很好,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十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文學三問》,提出“誰來為我們守望人文終極關懷的文學家園?誰來保衛我們的文學美學邊疆?誰來為我們堅持在馬克思主義光照下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這些問題。文章直接針對我當時看到的兩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這兩個現象,在我看來, 今天依然存在,更應引起各方關注。我把這兩個現象總結成對中國文學的“內憂外患”:“內憂”,就是文學界的“三俗”傾向;“外患”,就是文化霸權主義的潛在入侵。

        事實上,國際上的文化霸權主義是一直存在的,并在許多國家已經取得很大效果。我國因為文化根基比較深厚,文化堤壩比較堅固,不易侵入,但是,過度重視外來文化,甚至將之置于本土文化之上的現象也時常出現,值得警醒。

        比較起“外患”,“內憂”更加明顯。十年前,網絡文學還不太盛行,但通俗文學已經很有市場了,一些帶有“三俗”內容的東西充斥其中。這些年,網絡文學由于強大的商業資本介入,發展十分迅猛,相當一部分寫通俗文學的作家轉成網絡文學作者,一些“三俗”作品也轉移到網絡文學領域,并且因為有強大的經濟支撐,顯得頗為得勢。

        與此同時,純文學作品的出版發行卻很難,許多作家感覺到純文學邊緣化了。一個純文學作家寫一本書需要好幾年,需要調查研究、深入生活、精心寫作,最后印一兩萬冊就不得了了。而網絡作家一天就可以寫一萬字,網絡文學作品一出書就是幾十萬幾百萬冊。作家收入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基本是網絡作家。用金錢來計算創作,用稿費多少來衡量文學的優劣,令人難以接受。

        網絡文學的內容和純文學相比較,其題材體裁、創作方法、描寫對象、主題思想是大異其趣的。文字粗疏,寫作隨意,與現實生活脫節,缺乏文學性,則是較普遍的現象。有的網絡文學作品也的確存在“三俗”問題,娛樂至死,金錢至上。這些顯然不是好的教育讀物,不適合對價值觀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進行傳播,當然,距離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就更遠了。

        我這樣說,并不意味著雅文學比網絡文學和通俗文學好。文學本來無分雅俗,各有長短。雅文學也有雅文學的缺失,有短板,甚至很嚴重。為什么一些青少年不愿意閱讀雅文學?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網絡文學有其長處,它對青少年有極大的吸引力,它所產生的不僅是巨大的經濟效益,更是我們日夜企求的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巨大能量,這是雅文學一直追求而一直不能實現的效果。通俗文學的流行,網絡文學的盛行,能夠產生較大的市場價值,都是有其必然性的。事實上,網絡文學發展至今,已經出現了比較好和很好的年輕網絡作家,他們的作品就思想性和美學觀而言都可稱上乘作品,可以說是中國當代產生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家和作品,與我們過去稱道的通俗文學作家及作品相比并不遜色。

        我們需要重視的是,如何扶植和發展網絡文學,如何正確評價網絡文學,如何克服網絡文學的短板和缺點。發展網絡文學,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創作問題,而是一個群眾路線問題,是如何引導我們的下一代走上健康道路的問題。了解網絡文學的現狀和生產規律,正視某些不良創作傾向,正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網絡文學。 

        當前,對于網絡文學,要研究如何增強其力量、壯大其隊伍、提高其藝術水平。具體而言,我認為以下幾個問題比較重要。

        第一,我們應該認真調查網絡文學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研究網絡文學和通俗文學的歷史傳承脈絡。網絡文學為什么能如此迅猛發展?青少年中怎么會有那么多“粉絲”喜愛?這需要我們思考。了解讀者需要,本來就是作家的本職工作。

        第二,調查研究網絡文學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是怎么運作的,特別是現有的網絡作家的生存狀況及他們的思想環境、創作特點,等等。網絡文學的生產力是最中心的問題。當然,主要目的不是去調研他們的短處和缺點,而是去了解他們的技能、長處和經驗。

        第三,我們有作家組織和眾多的有創作經驗及較高文化水平的作家,應該有意識地鼓勵一批有志之士下決心轉入網絡文學創作隊伍,寫出好的網絡文學作品,提高網絡文學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水平。從事純文學創作的作家千千萬,雖然都具有作家的基本水平,都想上升到作家金字塔的頂端,但是古今中外能夠到達光輝頂點的作家終歸是很少的。這些作家一年寫出幾千部長篇,但能得到出版和讀者普遍喜愛的只是少數。或許我們一百個純文學作家的作品發行總量還不如一個網絡作家作品的閱讀數量,從人力上和經濟上,兩者是有差異的。我設想的引導純文學作家轉入網絡文學創作,不是一件容易且短期能奏效的事,實施起來要有耐心、有韌性。當然,我的這種想法不一定能為一些作家所接受。

        此外,我還想提出一個相似的問題。今天,我們的影視作品對群眾的影響,恐怕比網絡文學還要大。一部好電影的受眾可達幾十萬人,其影響之廣泛,可以想見。但是,不諱言,有的影視作品創作水平不高,思想性和藝術性不夠,影視劇本創作隊伍并不強壯。可不可以有意識地鼓勵一些作家進入影視創作隊伍?我們要看到這是很重要也是很光榮的轉型,它能夠更好地服務大眾。

        這些年來,中國作協很重視網絡文學,不但建立了網絡文學重點園地聯席會議制度,舉辦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今年還對網絡文學生存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對這些舉措,我都很欣賞,也很贊同。不過,我想要提醒的是,對網絡文學以及影視文學中存在的“三俗”問題,我們要引導,但是不能操之過急。文藝界的事,要善于引導,也要寬容一點,這是我從過去的教訓里得到的經驗。

        (作者為著名作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