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頒獎典禮日前在河南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致辭,畢飛宇、周同賓等來自國內各地的獲獎者和專家學者30多人出席了頒獎儀式。
畢飛宇的《蘇北少年“堂吉訶德”》、劉亮程的《新疆無傳奇》、王小妮的《我們的存在感》、周曉楓的《盛年》、周同賓的《1973年的一次下鄉(xiāng)》、蔣韻的《豆蔻年華的微笑》、詹谷豐的《書生的骨頭》、塞壬的《悲迓》、東珠的《胡枝子》和小七的《我只是找我的牛羊》榜上有名。
2013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評選活動由河南省文聯、《散文選刊》雜志社主辦,該獎項至今已舉辦了5屆。本屆獲獎作品風格各異,涉獵廣泛,角度多維,較為集中地展示出作家們在散文領域對生命、自然、人生等方面所進行的真摯抒寫與深刻剖析,以及散文文體的特殊魅力。
頒獎典禮后還舉行了《散文選刊》創(chuàng)刊30周年高端論壇。一批曾參與創(chuàng)辦該刊的編輯們回顧了刊物創(chuàng)辦至今的風雨歷程,并肯定了刊物如今的影響及成就。本屆年度散文獲獎作者就散文寫作發(fā)表了各自的觀點。在畢飛宇看來,散文寫作更易于暴露作者的本身,所以寫作起來讓自己很是害怕。詩人王小妮則認為,寫作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散文寫作非常隨意自由,因此自己很喜歡這種狀態(tài)。散文不能僵化、虛假,否則人不死,散文會死的。周同賓說,自己曾參與創(chuàng)辦了《散文選刊》,沒有想到能獲得這個刊物的獎項,十分感動,但無論獲獎與否,寫作都還將繼續(xù)。(奚同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