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是文學活動的雙軌,既相輔相成又彼此獨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文學教育的普及,文學批評的獨立性及其文化功能更加顯著,它 不僅是文學生產、傳播和閱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且是傳播思想文化和人類文明、促進社會相互理解和心靈深入交流的重要方式。加強文學理論和文學批 評建設,是今年乃至今后幾年中國作協擺在優先位置的重點工作。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團結凝聚文學理論和批評人才,強化文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和文學批評的導向 作用,提高文學批評的質量,不斷拓展文學批評的深度和社會影響力。
當前,文學創作一派繁榮,大家可以舉出很多數字和一些有影響的作品來佐證。與文學創作相比,文學批評顯得尚不相適應,呈現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 的狀態。文學批評的學理性和公信力有待提高,文學批評的生態有待改善,客觀主觀諸多因素向我們提出嚴峻挑戰。既然文學批評的承擔比以往更重要,有再多的艱 難我們也要挺直腰桿往前走,努力踏出一條新路來。
文學批評需要才華和洞見,需要理論和積累。我們要大力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學習,加深對文學批評規律的研究與認識。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 馬克思主義關于文藝本質及其規律的學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偉大貢獻,也包括我們黨與時俱進地創 造性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我們開展文學批評的根本遵循。面對蓬勃的文學創作和眾多的文學作品,文學批評家要充分發揮主動 性,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優秀的文學批評不僅會對同時代的作家個體起到支持、鼓勵和引導作用,還會對同時代作家群體的創作思想和藝術傾向產生影響。正如法 國批評家圣伯夫所說:“批評的藝術,從其最實用和最平常的意義上來看,在于恰如其分地讀懂作者,并依樣傳授給別人,使他們免于摸索,為他們指明道路。”以 文學批評提高讀者的接受能力和藝術趣味,促進社會和時代審美理想的形成,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文學批評工作者應肩負起這個神圣使命,不斷增強自身的理論 修養、思想能力和專業知識,提升文學的敏感性、感知力和判斷力,充分發揮文學批評的導向作用。
大家都知道兩個常見的比喻:一個是鏡子,把文學比作對外界事物的反映;另一個是燈,把文學比作一種發光體。文學批評應該既是鏡子,也是燈,既能 反映現實,又能照亮現實。如何使文學批評有效地反映現實、照亮現實呢?答案會有很多條,我認為,最不可缺少的一條是:文學批評一定要“接地氣”,一定要與 當下的文學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一定要努力發出有現場感的文學評論。一些文學批評家、特別是青年批評家學歷很高,系統的學習研究、豐厚的知識積累,讓人羨 慕。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也許由于讀書、做學問、搞研究花的時間比較多,與一些老評論家比較起來,生活經歷便相對簡單一些、人生閱歷不那么豐富。茨維坦·托 多洛夫在《批評的批評》一書中寫到:“有人說文學談世界,批評談書。這是不確切的,批評并不應局限于對文本的解讀。作為批評家與世界、時代、文學對話的重 要方式,文學批評不應忘記它也是對世上真理和價值的探索——一種揭示性的探索。”今天,我們面對不斷更新的中國經驗、中國故事,批評家應該積極主動地進入 文學現場,從文學現場打撈出新鮮而有價值的材料,并對一個時代的文學特性做出準確的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呈現充滿個性活力和深切人文關懷的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必須重視誠信建設,樹立好的學風與文風。魯迅曾說:“批評家的錯處,是在亂罵與亂捧。”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的價值并不會因“不虞之 譽”而增加,也不會因“求全之毀”而減少。批評家要“好處說好,壞處說壞”,客觀公允。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批評的功用,促進文學的發展。我們要尊重作家 的創造性勞動,要與作家建立起真誠的對話關系,敢于與畸形的社會文化心理做斗爭,杜絕獻媚的批評、溢美的批評、“人情”的批評以及否定一切的“酷評”。向 讀者負責、向學術負責、向歷史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學術生命負責。文學批評是關于特定時代的創作、作品的思考和辨析,需要進行理性的分析,進而對讀者進行 “什么是美”、“為何是美”的引導,對文學作品進行社會價值判斷。文學批評不能不考慮文學對世道人心的影響和建構作用,不能不考慮時代和文化的發展需要怎 樣的文學、怎樣的精神。如果說文學創作要向真、向善、向美,那么,文學批評就要發掘蘊藏在其中的真、善、美,并闡釋其何以為真、何以為善、何以為美。創作 和批評應是兩相呼應,兩相印證,共同完成文學滋潤人心、建構文化、推動時代的使命。有益于人心向善,有益于時代向真,有益于文化向美的文學批評才是好的文 學批評。相信我們的批評家一定能夠堅持審美的批評與歷史的批評的統一,堅守價值立場和批評尺度的客觀、科學與公正,為我們時代文學的經典化作出切實的努 力。
(本文系中國作協黨組書記李冰2014年3月14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三屆客座研究員聘任儀式上的講話,發表時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