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協(xié)新聞 >> 正文

      思深慮廣的地域史書寫 阿來新作《瞻對:終于融化的鐵疙瘩》在京研討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3月17日09:16 來源: 李曉晨

        瞻對,地處四川甘孜,亦即通常所說的康巴地區(qū)。因民風強悍,當?shù)厝顺W栽偂熬褪且粔K鐵疙瘩”。說起瞻對,往往伴隨無邊的想象:自清朝開始的七次用兵,到民國的爭奪、談判,再到1950年和平解放,這曲折的歷史中埋藏著數(shù)不清的傳奇和故事。作家阿來選擇以非虛構(gòu)的筆法來講述這段藏地傳奇,創(chuàng)作出長篇非虛構(gòu)作品《瞻對:終于融化的鐵疙瘩——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作品2013年8月在《人民文學》首發(fā),后獲得當年的“人民文學獎”。今年1月,該書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隨即廣受關(guān)注。

        3月15日,阿來《瞻對:終于融化的鐵疙瘩——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敬澤、書記處書記閻晶明,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朱丹楓、新華文軒出版?zhèn)髅接邢薰究偩庉嫃埦┑瘸鱿杏憰碜员本⑺拇ǖ鹊氐?0余位作家、評論家與會研討。

        阿來的每一部作品都與藏地有關(guān),《塵埃落定》《空山》《格薩爾王》都是如此,其中不變的是作家對藏民族文化和藏民族境況的現(xiàn)代性反思,而這反思毫無疑問是直抵現(xiàn)實的,并因理性和思辨而具有了相當?shù)母叨取Q杏憰希罹礉沙浞挚隙恕墩皩Α吩谶@方面所具有的力量,認為它的價值首先是認識層面和歷史層面的,為人們提供了文學面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范例。李敬澤談到,《瞻對》提供的不是景觀化的歷史,而是通過一地的歷史變遷反映了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并揭示了其中的問題。這是一個高度具體的標本,不僅寫歷史,更涉及對現(xiàn)實的理解和把握,這是作家在面對歷史和今天時應有的眼光和態(tài)度。更值得思考的是,文學作為一種認知方式在《瞻對》中顯示出獨特的力量,想象以巧妙的方式勾連起過去和當代,讓讀者讀史知今——歷史是驚人的相似,現(xiàn)實是如此復雜。他說,阿來是一個真正的民族作家,因為他以文學創(chuàng)作自覺承擔起對自己民族的文化責任。

        一個真正的民族作家要對自己的民族有清醒的認識,其中既有割舍不斷的情感,也有客觀理性的立場。胡平、葉梅、石一寧等認為,阿來既清楚藏民族的民族個性,同時又能超越個人的民族情感,從整個人類社會的層面上審視民族歷史,這種歷史觀和民族觀對當代作家尤其是民族作家的創(chuàng)作具有啟示意義。為此,阿來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和案頭工作,用史實說話,以實證的寫法不斷將歷史“清零”,得出了更復雜的結(jié)論。作家在很大程度上充當著歷史學家的角色,既描述歷史,也解釋歷史,展現(xiàn)出冷靜、睿智的歷史理性。阿來在作品中還表現(xiàn)出超越歷史的當代意識和當代立場,這絕不是對歷史的改寫,而是對歷史的理解和批判。他的這種批判與反思指向甚廣,已不局限于地域史,可以說是針對那個時段的中國歷史,或者說是那個時段的中國政治。

        《瞻對》試圖厘清人們對藏地的種種誤區(qū),為此,阿來選擇以非虛構(gòu)的方式呈現(xiàn)200多年的康巴歷史。作為一個出色的小說家,他的文學功底在這次寫作中顯露無遺,從而使作品具有了特殊的文學力量。雷達、李炳銀、白燁、張陵等談到,《瞻對》包含了政治、文化、歷史、地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識,作家面對歷史進行的是文學的表達,在文學的表達中融入了豐富的歷史感悟,在書寫歷史的過程中進行著有現(xiàn)實精神的思考。作家選擇以小切口呈現(xiàn)大事件,人物形象鮮明,情節(jié)鋪排扣人心弦,評論恰到好處,這些都是作家的文學功力給讀者帶來的驚喜。胸有成竹、舉重若輕、從容平穩(wěn)、爐火純青的敘述使《瞻對》具有了非凡的品質(zhì)。

        此外,作家的文學功底更體現(xiàn)在敘述的節(jié)制上,阿來堅持對歷史的還原和再現(xiàn),極少摻雜個人的情感。施戰(zhàn)軍、賀紹俊、白軼民等談到,紀實文學的根本原則應該是非虛構(gòu),阿來沒有因為題材的傳奇性就濫用小說的敘述方式,他控制住了小說思維的慣性以及所掌握的史料和傳說,即便塑造人物也是還原史料中的面貌,沒有多少演繹和想象。即便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很具可讀性,這充分證明純粹的紀實文學也可以引人入勝。紀實文學的文學性不在于虛構(gòu)了生動的人物、細節(jié),而是多方面的,體現(xiàn)在《瞻對》中,就是重現(xiàn)歷史的重要價值。

        對阿來而言,《瞻對》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清零”,但他對藏文化的追索不會停止。他說,寫作本身不是要告訴別人什么,而是要回答自己的許多問題,有些事情逼迫自己去尋找答案。“我生活在藏地,在這個撕裂的時代,民族間和民族內(nèi)部的問題應該得到關(guān)注,我并不特別在意選擇什么文體,我只是想記下這些。我確實感激文學,文學把我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讓我用這樣的眼光觀察今天發(fā)生的一切。”

        研討會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文藝報社、四川省作協(xié)、新華文軒出版?zhèn)髅接邢薰竟餐鬓k。參加研討會的還有梁鴻鷹、吳義勤、胡殷紅、劉瓊、李宏偉、楊曉升、王山、徐坤、趙智、解璽璋、徐忠志、李朝全、顧建平、梁彬、陳思廣、葉勇、胡焰、楊政等。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