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張光年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

      鐵凝致辭 李冰主持

      http://www.fxjt168.com 2013年10月29日15:09 來源:中國作家網
      張光年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張光年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
      會場會場
      左起:鄧友梅、鐵凝、李冰、高洪波左起:鄧友梅、鐵凝、李冰、高洪波
      會場2左起:崔道怡、王慶生、束沛德、謝永旺、鄧友梅
      會場左起:高洪波、袁鷹、從維熙、何孝充、嚴輝
      會場會場1
      會場會場2
      會場會場3
      左:李敬澤、許翰如、張安戈左:李敬澤、許翰如、張安戈
      會場左起:閻晶明、張陵、梁鴻鷹、成曾樾、孫毓霜
      會場會場4
      會場5左起:許翰如、張安戈、張安迪、張安東
      左起:張安迪、張安東、聞立雕左起:張安迪、張安東、聞立雕

        為紀念著名詩人、文藝活動家、文藝理論家、戲劇家、編輯家張光年同志誕辰100周年,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張光年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10月29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出席座談會并致辭。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冰主持座談會。

        張光年筆名光未然,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早在抗日戰爭期間,由他作詞的抗日救亡歌曲《五月的鮮花》就傳唱大江南北;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極大地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的士氣,被譽為表現中華民族精神、激勵中華兒女自強奮進的經典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光年致力于社會主義文藝的建設和組織領導工作,同時撰寫了許多劇評和理論文章,“文革”后主持中國作協日常工作,為新時期文學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晚年仍筆耕不輟,先后出版了《江海日記》《向陽日記》《文壇回春紀事》《光未然詩存》《光未然舊體詩詞百首》《光未然脫險記》等著作。

        鐵凝在致辭中說,張光年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記錄者。張光年的創作,始終呼應著人民的心聲,寄托著時代的重量,飽含著對祖國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堅定擔當。他的一生,閃耀著理想的光芒,忠貞不渝地堅守著共產主義信仰,把生命和人民解放、祖國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熔鑄在一起。他的名字和業績已經深深銘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之中。張光年是時代的歌者、人民的詩人。“時代”和“人民”在他的心中始終占據最高位置。他曾說過:“就作家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寫出反映時代、感人肺腑的作品。”他還說:“作家身無長物,有的就是這支筆,這筆是人民給的。”張光年就是用人民給的這支筆,寫下了許多至今膾炙人口的詩篇。作為詩人,也許人們對他的筆名“光未然”更為熟悉。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刻,年輕的詩人光未然義無反顧地和自己的祖國、自己的人民站在一起,接受血與火的考驗。他寫下的氣貫長虹的詩行“成為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不能不挺起胸膛的號角和戰鼓”,成為表現中華民族精神、激勵中華兒女不斷自強奮進的不朽經典。這些詩是發自一個民族內心深處的強音,把海內外炎黃子孫從精神上團結在一起、凝聚在一起,是詩人光未然留給我們民族的寶貴遺產。

        鐵凝說,張光年是詩人,但他首先是一位赤誠的革命者。他的創作生涯是和民族命運、天下興亡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革命戰爭年代,他以筆為槍,為人民解放事業竭盡全力,顯示了“詩人兼戰士”的英姿風采。張光年是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事業一位優秀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主持中國作協日常工作期間,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熱情鼓勵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時代,大力提倡題材、風格的多樣化和藝術上的探索創新,廣泛團結作家,積極扶持新人,為新時期文學的繁榮發展嘔心瀝血,作出了重要貢獻。

        鐵凝說,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中國各族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正在迸發出“黃河在咆哮”般的激情和創造力。先驅者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做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奮斗永遠激勵著我們,在這些先驅者的光榮行列中,我們會長久銘記張光年的名字。張光年同志的革命風范、崇高品德和藝術道路感召著我們,也引領著我們。今天,我們在這里深切緬懷和紀念張光年同志,是為了向他表達深深的敬仰之情,更是為了學習和繼承他留下的豐厚的精神財富,更加深切地體認我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為人民而寫,為時代放歌,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團結奮斗。

        鄧友梅、高洪波、王慶生、謝永旺、束沛德、從維熙、袁鷹、崔道怡、何孝充、嚴輝、向延生等先后在座談會上發言,深情追憶了張光年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生活點滴,與時俱進、執著認真的工作激情,及其對文學藝術后輩言傳身教的深遠影響,對他的為人為文表達了由衷的敬意。張光年之子張安戈、張安東代表家屬發言,并介紹了張光年遺作的整理和出版情況。

        李敬澤、王健、許翰如、屠岸、顧驤、劉文忠、繆俊杰、聞立雕、冼妮娜、劉錫誠、柳萌、周明、吳泰昌、王景山、張國男、閻晶明、張陵、梁鴻鷹、成曾樾、馮德華、李一鳴、張曰凱、白燁、孫毓霜、劉笑梅、羅雪村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張光年同志家屬10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文/ 武翩翩 圖/楊云)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