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講好中國“大故事”
2013年全國報告文學創作會在江蘇舉行
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今天,報告文學應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當前的報告文學創作有哪些值得探討的經驗,又存在哪 些問題和不足?10月19日至21日,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和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在江蘇常熟沙家浜聯合舉辦了2013年全國報告文學創作會。來自全國各地 的報告文學作家、業余作者和愛好者100余人與會進行了交流研討,共話報告文學的創作和發展。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說,多年來,一大批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見證和記錄了國家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可以說報告文學是 表現和反映中國夢的獨特方式。面對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期盼,報告文學如何在現實社會與文學的復雜環境中保持鮮明的個性品格和價值,如何在創作中端正自 己的文學態度,如何提高作品的社會性、思想性和文學藝術性,如何與其他文體實現有效銜接并形成自己的“氣場”,如何推動中國的報告文學走向世界,這些問題 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在新形勢下,報告文學必須以其獨特的文學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貼近生活接地氣,傳遞弘揚正能量,在實現中國夢的偉 大進程中書寫新的輝煌。
直面現實 力求真實
作為與其他文學體裁的顯著區別,報告文學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真實性。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該如何認識和把握這一點,與會者有著自己的見解。
在張勝友看來,報告文學并不是簡單的新聞記錄,保證細節的真實性是其難點所在。報告文學的精彩在于“戴著鐐銬跳舞”,要保證真實性基礎上的精 彩,就需要作家調動和組合各種藝術手段,產生思想沖擊力。呂雷談到,由于報告文學做到真實性很難,因此自己在寫作中著力將其轉化為現場感,在報告文學中營 造出電視劇般的場面、鏡頭的氛圍和現實的質感。
蔣巍談到,現在應當對報告文學的真實性進行與時俱進的再認識。我們需要的不是分毫不差的照相式的真實,而是一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實,需要一種有用的、能彰顯作家個性的真實。報告文學作家應當把主體性、情感和想象力從僵化的真實性中解放出來。
朱曉軍認為,現在很多報告文學只達到了表面真實的程度,這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如同盲人摸象,就算把摸到的大象的局部寫得再好也不是整體真實。因 此,報告文學必須注重從淺層的表面真實深入到深層的本質真實。傅寧軍也談到,應當在有限的篇幅內挖掘一個題材深廣的內涵和其中蘊藏的樸素真實。
王宏甲表示,作家對事件進行采訪、調查的過程猶如冶煉,寫作的過程需要加入輔助材料,最終的產品不應該是礦石,而應是鋼鐵。也就是說,作家要有 一個再創造的過程。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報告文學沒有粉碎和再造礦石,只是將它們簡單地涂上各種色彩就拋向市場,結果品質連原來的礦石都不如。
李炳銀說,報告文學創作不是真實事件的“搬運工”,從這個房間搬到隔壁房間,而是要融入作家的主觀感受,呈現出作家的主觀表達。如果沒有主觀把握,作品只能是呆板僵硬的。作家必須具備選擇題材和辨識題材的本領,將其放在大環境下審視。
黃傳會說,報告文學作家要有沉潛到生活底部的功夫,不應該逃避現實、回避矛盾,不應該裝聾作啞,要帶著社會責任感走出書齋去直面現實生活,體察人民愿望,把握群眾需求。
報告文學應以思想性取勝
張勝友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希望和坎坷,報告文學這種文體很適合表達這樣的歷史進程。無論是寫大事件還是小人物,作者都要具備宏觀意識,心中要有激蕩的歷史長河和絢麗的時代畫卷。
梁鴻鷹認為,作家和文學的關系有兩種,一種是做旁觀者,另一種是做參與者,報告文學作家顯然屬于后者。報告文學正是以其強烈的時代性和社會參與 感,贏得了社會的關注和自身的地位,報告文學作家對時代問題的思考和擔當也是獨一無二的。李朝全說,近年來報告文學中大量涌現的“國家敘事”其實就是對中 國夢的詮釋。這些作品帶有鮮明的國家情懷和國家意識,關注億萬人民的命運,表達的無不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王暉注意到,現在報告文學中寫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傾向有增無減。網絡和電視信息傳播的迅速與公開,使報告文學作為“文學輕騎兵”的新聞報道功 能大為弱化。事實上,報告文學現實性的本質是不容含糊的。不論回看歷史還是立足當下,都應注重關切現實,而不僅是一種歷史檔案。
在李鳴生看來,對報告文學而言,反映了現實不等于反映了真實,反映了真實不等于揭示了真相,揭示了真相不等于傳播了真理。在新聞媒體和網絡時代 的沖擊下,報告文學的生存空間變小了,因此惟一可開掘和比拼的就是思想性。作家要以非同尋常的膽量、勇氣和志向發出自己的聲音。陳啟文表示,報告文學是所 有文學體裁中新聞性最強的,只有從“輕騎兵”變成“裝甲兵”,才能不被新聞所替代。
李春雷說,思想性代表著報告文學的高度。報告文學作家要吃準所寫的角度,吃透掌握的素材,吃苦進行創作。報告文學創作猶如一個孕育和生長的過程,身心就是熔爐,將素材錘煉成文學作品;又像是把糧食釀成美酒,需要進行發酵。
李青松表示,報告文學的思想是否深刻,取決于作家對問題的認識深度。現在的很多作品過分追求思想性,滿得如同溢出的啤酒泡沫,惟恐讀者感受不到。事實上,思想的表達是要靠作家對人物故事的敘述和對事件的剖析呈現出來,而不是靠貼上去、勾兌進去的。
報告文學的藝術性不容忽視
何建明認為,現在很多報告文學作家不善于找好的題材。其實除了重大題材之外,小題材也是報告文學的巨大資源,因為普通人的情懷最感人,能把小題 材寫深、寫透、寫細膩也是很見功力的。要把自己寫進去,讓讀者始終順著自己的感情走,抓住他們的心理狀態。蕭立軍提到,不少報告文學作品對人性的表現還不 夠,應當把所寫人物的人性光芒充分挖掘出來,體現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肖亦農也表示,應當讓作品的字里行間都“帶著自己的體溫”。
梁鴻鷹談到,受到新的文化環境、傳媒形態、價值觀等因素影響,報告文學也面臨著如何提升文學性和藝術性的問題。因此,報告文學作家應注重對題 材、視角、結構、細節、語言等方面的研究和推敲。如果報告文學一味追求準確性和思想深度,勢必會導致結構的呆板和詞匯量的下降,居高臨下的語言仿佛用尺子 量出來、戴著面具一樣,這樣會與讀者拉開距離。報告文學的語言應和新聞話語有所區別,有必要細微、柔軟、溫暖一些。
丁曉原特別看重報告文學的“敘事之美”,他認為敬畏語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反映出作家的個人氣質。要對報告文學的敘事對象進行充分內化和超越,以主體性的考量進行敘事設計,努力實現敘事的主導性與多義性,注重敘事的豐富與精致,并形成敘事的個人風格。
王暉列舉說,現在很多報告文學缺乏藝術營構的意識,結構上平鋪直敘,個案重復,語言和修辭方式缺乏文采、美感和蘊藉,甚至成為通訊、先進事跡介紹、廣告宣傳文本的山寨版。這些粗糙化現象體現出作家文體意識的淡漠和素質的有待提高,需要引起重視。
董保存著重談了傳記文學的創作現狀。他說,現在傳記文學創作可謂蓬勃發展、方興未艾,形成了數量龐大的讀者群。現在傳記文學創作存在著為尊者、官者和親者諱的問題,這樣難以客觀真實全面地把人物寫活。
會上,大家還就報告文學如何加強青年作家培養、建構組織聯絡機制、助推創作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趙瑜、張富領、王漢清、王耕夫、張益等介紹了部分地區促進報告文學事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新風撲面,令人感到眼前一亮。與會者在發言時都直奔主題,力求在有限時間內準確表達自己的核心觀點。大家說成績實事求 是,談問題一針見血,提建議客觀中肯,將專業的學術會議開得求真、務實、高效。由于基層的業余報告文學作者平時少有機會與知名作家交流,此次主辦方特意 “開門辦會”,基層作者都可以報名參加。會議期間,作家們專門利用晚上的時間舉行了專題講座。他們結合創作實際,將各自多年來從事報告文學創作的經驗和感 受傾囊相授,令基層作者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