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 正文
對于青年作家們來說,青創會是一個歡聚的盛會,同時也是一次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年輕的作家同行們相聚在一起,彼此就關心的問題交流探討,求教于同行,聽聽大家的看法,或許能給自己的創作帶來靈感,對于自己的寫作不無裨益。大會的會議議程中專門設置有分組討論的內容,作家們可以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會利用會議的間隙,聚在一起,切磋寫作技藝,交流藝術心得。
魯敏、謝有順、王十月、戴來這些作家、評論家都已不是第一次參加青創會。與之前相比,這次參加青創會他們有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他們這些曾經的文學新人早已成為文壇的“老將”,還有一些作家已經超過年齡而不再參加青創會,取而代之的是很多新鮮的面孔,越來越多的新人正不斷地加入到文學的隊伍中來,使文學的隊伍充實壯大。他們這次參會也很想聽一聽這些文學新人的看法,期望從中收獲更新鮮的觀點和認識。
青年作家憑借他們的創作已經成長為一股文學的新力量,逐漸站在了文學大舞臺的中央。在收獲關注的同時,責任感與使命感,也自然地落在他們肩上。他們已經意識到這種使命和責任,正逐漸走出個人經驗書寫的小圈子,開始同這個世界和時代對話,開始一種有擔當、有堅守、有建設的寫作。
謝有順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參加青創會,那時的作家們有很多共同的話題和感受,相比之下,這次會議的作家構成變得更加豐富多元,作家們的成長路徑也各自不同,除了文學期刊雜志外,網絡、自由撰稿也是很多年輕作家創作的園地。這種作家構成上的豐富性,使得作家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感受,把中國當代那些最難忘的瞬間記錄下來,把時代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記錄下來。
對于青年作家如何突破自己的局限,拓寬寫作的格局,不斷地成長進步,謝有順認為,首先作家們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個根據地,找一個自己熟悉的有感情的根據地扎根下去,持久地寫下去。現在的文化環境喧囂而熱鬧,年輕作家要不屈從于潮流,有足夠的定力和毅力。其次青年作家要不斷地學習。現在很多年輕作家的學習和閱讀更多是來自網絡和影視,是一種輕淺的閱讀,而寫作要走得遠,飛得高,就要盡快地從中國的傳統文學和西方的寫作資源中汲取營養,聯通同文學傳統的血脈。第三,年輕作家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應該多一些雄心,拓寬自己的精神視野,把個人與社會、小經驗與大時代連接起來,從事一種有胸襟、有胸懷、有志向的寫作。
對于青年作家的成長,王十月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認為,青年作家應該讀萬卷書,增強自己的閱讀,同時行萬里路,增加自己的閱歷,還要持續不斷地有針對性地學習。如何處理小我和大我的關系,也是青年作家需要思考的一個命題。文學并不排斥小情小調,但是個人經驗的書寫,不應該只是自我情感的抒發,應該是去描寫人類普遍的精神困境,并且經由小我的渠道,走向每個人的內心,走向一個更廣闊更深邃的世界,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文學創作具有一種面向大眾面向社會的情懷。
他同時談到,青年作家一方面要走出去,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世界眼光,有更宏大的格局;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因此而犧牲漢語言自身的美感和尊嚴,丟掉中國傳統文學的精粹。我們的思考是世界性的,但我們所憑借的載體和工具還應該是中國的。
馬金蓮是寧夏西海固地區惟一的一名青年作家代表,她為能參加這個青年作家的盛會而深感榮幸。她想借這個機會跟更多的年輕作家深入交流,為自己的寫作找到可資借鑒的經驗。寫作源于生活,基層生活為馬金蓮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創作的靈感。西海固傳統農業氛圍比較濃,她很多時間都跟西海固最基層的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對他們的情感世界感同身受。她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都能找到原型,她用文學去描寫他們,不僅僅是表現苦難,而且要挖掘他們在艱苦環境中樂觀向上的善良的人性,以及頑強、堅韌、不屈的品格。她覺得自己的寫作就是要堅持西海固文學中的一些美好的傳統,去表現高貴潔凈的人性。
同時馬金蓮也在試著拓寬寫作的路子,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方式,把一些新的元素融合進去。她這次參加青創會,希望能聽聽一些網絡作家的想法,能學習一些他們的經驗,并嘗試進行網絡寫作。
戴來說,厚重的寫作跟生活的厚度、個人的視野有關系,只是寫自己的事情難免會同質化,會有寫完的時候,只有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才能發現更多可以言說和書寫的內容。黃孝陽說,每個時代都是特殊的,時代和社會造就了作家,作家也應該用創作去回報這個時代,去記錄這個時代的獨特經驗。在很多青年作家看來,個人與時代、小我與大我,這是作家們不容回避的問題,只有走出小我,用自己的作品同世界和時代對話,去發出自己的聲音,才能抵達更廣闊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