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天,由中國作家協會和共青團中央主辦的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為期兩天。
浙江省代表團有14人參加青創會,昨天上午,在省作協黨組副書記曹啟文的帶隊下,他們赴京出席會議。
在14人的代表中,有兩個90后,3個80后,9個70后。
他們分別是:顧文艷、冬筱、天蠶土豆、烽火戲諸侯、朱個、張忌、湯湯、夏烈、黃詠梅、東君、柳營、李明亮、泉子、斯繼東。其中,冬筱將代表90后作家在會上發言。
“70后、80后,是我們的中堅力量,90后也冒出來了,很自豪,很欣慰。”
浙江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臧軍,在行前動員會議上說,“我們整個作家隊伍的梯次結構已經形成。我們浙江的經濟發展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浙江文學目前來說,與先進省份相比,還有一些差距。浙江的青年作家是我省文學創作的生力軍,大家要加倍努力。”
臧軍說,五年一次的青創會,是全國青年作家的一次盛會,也是展示浙江青年作家風采的重要機遇。
“這次會議群英薈萃,國家頂尖級的年輕作家、有影響力的作家都會到場。”臧軍勉勵大家,“抓住這個機會多和精英作家交流。從他們那里受到一些啟發、學到一些東西。”
今年是第七次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上一次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是2007年11月召開的。
“這次會議將對青年作家提出要求,勇于擔當、堅持導向、提升自我,將是大會的關鍵詞。”
曹啟文說,“特別是對網絡文學這一領域,這次青創將對加強引導、傳遞正能量方面,提出指導意見。”
此次,來自全國各地的297名青年作家將出席會議,其中女作家99人,少數民族作家42人,代表平均年齡35.5歲。
在14人的浙江省代表中,有兩個90后,3個80后,9個70后。
顧文艷:寫作就像運動般存在
晚上7點57分,距離約定的采訪時間還有3分鐘,一個高個子的女生走進咖啡館里,她環顧了一下四周,然后沖記者揮手,“哈嘍!”
她叫顧文艷,1991年生,湖州人。是這次代表浙江出席青創會的兩個90后作家之一。
對于自己的出道作品《我和我的替身》,顧文艷的評價是“不忍看”。
“書大概是在我十三、四歲的時候出版的,里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我小學、初中時期寫的一些小說、散文。哎呦,現在真是不忍看,但我媽卻把這當成寶。嗯,你知道父母都是那種心態……”
她不好意思地捂了捂臉頰,“不過現在看看,倒是覺得那時自己寫的東西還挺有預見性,文章里的小女孩分離出了一個‘壞人格’這樣的帶點精神分裂題材的小說,現在倒還挺流行的,嘻嘻。”
“你筆下的人物會分離出‘壞人格’,那你是好學生嗎?”
“噗嗤,”顧文艷揉了揉鼻子,“我是不折不扣的‘壞學生’。老是離經叛道,變著法兒地不讀書。那時候學校特別流行各種社團活動,像我就特喜歡野外定向,還代表學校去參賽過。我還主編了一本校內八卦雜志,叫《第三只眼睛》,聽名字就特八卦是吧。”
正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念比較文學專業碩士的她,還在今年年初加入了學校的拳擊俱樂部。
“女生特別少,大部分時間我都在打沙袋。”顧文艷說,臉上有點小得意,“我好像特別喜歡這種依靠耐力的力量型運動。這些運動特別的孤獨,卻能讓我覺得活得特別真實。”
她想了想說,對她來說,寫作就像運動,是件能讓她感到存在的事。 本報記者 陳淡寧
冬筱:不折不扣的“文三代”
冬筱,是詩人冀汸的孫子。
“我的名字是爺爺取的,意思是冬天的小竹子,特別有生命力。”冬筱跟爺爺冀汸的感情很深。
今年7月,他的長篇小說《流放七月》出版,寫的就是“七月詩派”的故事。96歲高齡的冀汸,是“七月詩派”的代表人物。其實,《流放七月》中,主角的原型,就是冀汸。
1990年出生的冬筱,現在在上海海事大學讀海商法。他染了個栗色的頭發,時尚;戴副金絲眼鏡,斯文。
去年,郭敬明高調簽下了冬筱。
“他們需要年輕作者,小四覺得我寫得還不錯。”冬筱低頭,靦腆一笑。
笛安是郭敬明青春文學團隊中,被貼上嚴肅文學標簽的80后作家。而冬筱,則是被貼上嚴肅文學標簽的90后作家。
“我寫的依然是青春,不同之處可能僅僅在于,我試圖把一群即將在歷史舞臺上消失的老詩人們放進我的故事里。”冬筱說。
在冬筱真正開始寫長篇以后,有一次,他去看爺爺冀汸,“我問他,如果我寫作你高興嗎?他很認真地點點頭說,好的。過了一會兒,他補充道:你自己選的就是好的。我覺得我和爺爺年輕的時候可能很相似,選擇寫作都是因為內心的呼喚。”
冬筱是個不折不扣的“文三代”。他的大姨,是著名作家張抗抗。
“大姨教了我很多,比如應當如何布置情節、設定人物,并且注重合理性,同時美化語言。”冬筱說,如果把寫作比作一門課程的話,大姨張抗抗就是他的導師。
本報首席記者王湛
作者:陳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