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正文

      胡寧:在《胡華文集》出版座談會的發言

      http://www.fxjt168.com 2013年08月02日11:21 來源:中國作家網 胡寧

        今天,大家在這里慶賀《胡華文集》的出版,這是我們胡華后人翹首期盼的大事、喜事。在此,我代表胡華后人大家庭的所有成員,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向在場和不在場的所有關注、支持和幫助過文集出版的各界人士致以深深的謝意!向今天冒著酷暑、抽出百忙時間到會的來賓、媒體記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1987年11月,父親在赴上海接受肝癌手術之前,為家人留下一份遺囑,其中說“我的文稿,將來如有可能,可由胡安、胡寧、涓迅負責選摘、整理和出版……我死之后,大家不必過哀,希望繼承我的遺志,為黨和人民事業做好工作,兢兢業業,力求進步。”出版《胡華文集》,對我們后人來說,既是繼承遺志,又是責無旁貸。在1988年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25萬字的《胡華文集》的基礎上,自2008年以來,我和我的先生劉涓迅以及我們全家族又為出版一部較為完整的文集做了不懈的努力。

        出版多卷本《胡華文集》首先得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熱情鼓勵和鼎力相助。他們說,把胡華老師一生治學的文字整理出來,為中共黨史學界留存寶貴的研究資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大家紛紛伸出援手,提供各種幫助并參與其中。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的劉延東同志對胡華文集的編輯出版十分關心,做出了批示;中國人民大學黨史系系友胡陸軍、黃曙明為前期搜集整理審訂工作給予了慷慨資助。幾年來,各位編委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編輯人員為此付出了艱苦細致的勞動。2012年,《胡華文集》被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更是令人歡欣鼓舞。

        剛才,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新版《胡華文集》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作為文集搜集、整理工作的參與者,我深有同感。可以說,搜集、整理過程,也是學習、提高的過程。這個提高,不僅指知識層面的,更指的是精神層面的,特別是使我更深刻地領悟了“信仰”的力量。工作越深入,對先父的了解、敬佩和懷念也是與日俱增。

        這里,我特別要提到一份父親珍藏的手稿,(展示)這是抗戰勝利后他被派往張家口市從事工人運動時寫的,題目是《中國工人斗爭史頁——京綏路張家口工人斗爭史跡紀實》。那時,他25歲。全文兩萬多字,謄寫得非常工整。這紙(紅格豎排)是當時的戰利品,紙縫中間印有“張家口大日本軍人援護會”字樣。文章還沒來得及交給共產黨在張家口辦的雜志《北方文化》,內戰爆發。這份手稿一直保存到1979年,文章才重見天日。父親寫了一篇后記,說:“這部稿子,是我在1945年9月至1946年10月在張家口市總工會負責宣傳部工作時寫的。當時處在緊張的解放戰爭時期,張市總工會的工作也是十分繁忙緊張的。我們幾乎每天開會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分別深入到各廠礦工作。這份稿子,多半是深夜散會后,我與總工會主任蕭明同志和幾位老工人又留下話舊的記錄。1946年九、十月間,國民黨飛機狂炸張家口市,我住的房子被敵機炸塌。這份稿子是從戰火中保存下來的。”現在,該文已編入《胡華文集》第四卷,成為研究張家口工人運動的極為難得的歷史資料。

        總之,一部部獨著或主編的書籍、一篇篇發表在各種報刊上的文章,一份份字跡工整的手稿,一本本規格不一的日記、工作筆記、采訪記錄,一封封征集來的胡華書信……在這些泛黃的紙張里,留下的是“千車也載不盡、萬船也裝不完”的無價寶。

        非常可惜和遺憾的是,有許多珍貴資料散失了。其中有先父為老校長吳玉章做學術助手時做的筆記,18年的心血,集中存放在一個裝行李的網籃里,“文化大革命”時被抄走,下落不明。父親為此心痛不已。

        在錄入或校對先父的文字時,他的音容笑貌,他廢寢忘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身影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我常常眼含熱淚,有時是為父親的崇高品質和杰出成就而感動,有時是為他的過早離世而難過。66歲,太短暫了!我現在也66周歲了,比父親已經多活了十個月。回首往事,對“光陰似箭”有了更加切身的體會。而先父雖然只活了短暫的66年,他16歲參加革命,19歲登上大學講臺,29歲成為大學教授,成為新中國中共黨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一生矢志不渝地獻身他酷愛的中國革命史與中共黨史的教學、研究和宣傳事業,成為蜚聲中外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教育家……我父親乳名叫“阿燦”(奶奶一直這么稱呼他),名字叫胡華,真可謂人如其名,他的生命發出了無比燦爛的光華。作為胡華后人,我們要用這個名字激勵自己,不辜負他的期望。

        今天,國家圖書館、中央黨史研究室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張家口市、奉化市圖書館收藏了六卷本《胡華文集》以及此前出版的《胡華畫傳》、《革命史家——胡華》、《追思史學家胡華》和《胡華詩抄》,使這些書籍在以史為鑒、資政育人等方面更廣泛地發揮作用,我們胡華后人更是備感欣慰。

        想說的話還有很多,而時間有限。在這里,我選用《胡華文集》序言中的幾句話結束我的發言。

        一段是李新伯伯(1988年撰文)的,他說:“只有那些自甘淡泊,堅持過艱苦、清苦的教學生活的人,在學術上才有所成就。胡華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又能在教育和學術崗位上立定腳跟,永不動搖,所以能做出卓越的貢獻,無愧于一個共產黨員的稱號。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一個人如何度過其短暫的一生才最有價值,這是中外古今的人們包括無數圣哲都不斷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我認為,胡華同志雖不是什么偉大人物,但他的一生很有價值,很值得研究,為人們提供了一些很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

        還有袁寶華老校長的兩句評價,他說:“《胡華文集》是我國中共黨史學科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胡華是陜北公學的驕傲,是中國人民大學的驕傲!”            

        謝謝大家!

        (胡寧,胡華先生長女)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