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院學員自發組織青年報告文學作家的責任與擔當,這讓我很感動。
在中國作協組聯工作的崗位上,我對報告文學有著明顯的感受,我認為,報告文學作家在選擇題材的同時,題材也在選擇報告文學作家。即報告文學作家既要接受來自單位或是組織的命題,也要完全自己設置的命題。來自單位或是組織的命題非常多,受命之后,報告文學作家經常要趕赴現場。報告文學作家要把這樣的命題作文寫好其實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是經常要在重大事件面前受命。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沒多久,我們作家采風團就出發了,到達災區,作家們就全身心的投入,非常辛苦地在現場采訪,付出了極大的艱辛。還有一個就是自己的命題。陳啟文的《命脈——中國水利調查》就是典型例子。我看到這本書后有點意外,他怎么就那么自覺地花了近十年時間,寫出了這部63萬字的大作。沒有人賦予他去完全這個任務,完全是自發的,是憑著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這不僅充分體現了他的責任與道義,也充分體現了一名知識分子的良知。
當然,關于報告文字的困惑也不少。雖然每年好的報告文學作品也不少,但真正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還是不多。也許是我的閱讀不夠,但我想,不管怎么樣,真正好的報告文學作品是不會被埋沒的。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社會,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還是太少。
需要注意與強調的是,報告文學作品確實不能靠新聞取勝了。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報告文學遠遠趕不上微博。所以,最終還是要靠我們報告文學作家的思想性,個人的獨立的與眾不同的深刻思考,要把在時間上不是很新的事物,重新打開事件背后的真相,讓思想光芒照耀得更遠。我希望廣大報告文學作家能有更多這樣的大作呈現在我們面前,浮現更多的讓我們能一下子記得住的作品。
另外,報告文學作家也不是說非得要寫一個重大的題材才能寫出好作品,我認為只要是描寫美好事物的美好心靈的,或者是充滿批判光芒的作品,即便是小題材,同樣會受到讀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