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葦葉青青》《河上的家庭》是作家劉紹英近來創作的優秀作品之一,反映了她熟知的湖南澧水河漁民生活。小說里活躍著稀有的漁家文化元素,又不乏對現代生活的觀察和思考。特別是《葦葉青青》,這是一篇將牧歌詩意與時代色彩融和為一體的作品,小說的人物描寫,情節設置和語言運用都是一種本于自然、漫不經心的隨意筆觸。作者在反映漁家生活時的藝術構思諳熟精微、新穎獨到。“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當春風再一次染綠蘆葦蕩,春水再一次潤澤漁家心的時候,小說主人公踏踏實實地獲得了歡樂和幸福。
劉紹英是漁家后代,從真實的漁家生活出發,藝術感受是貼切和豐富的,蘆葦蕩里的漁家故事和漁民形象從心靈從血脈里自然流淌出來。尤其是她的小說語言,在敘述人物細節和情節時,看似客觀,不褒不貶,輕快淡雅,實則更講究語言的多義與深層,力圖通過創造出表層與深層雙重語言信息,加大了語言的信息量和文體美質,達到詩境小說的高度。作者筆下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簡潔精湛的語言,需仔細斟酌,從容品味,才能準確領會。
近日,魯院第二十屆高研班首次舉行文學沙龍活動,以劉紹英的小說為例,探討田園牧歌式小說的創作脈絡和創作特征。魯迅文學院副院長李一鳴、教學部幾位老師以及魯二十作家出席,對劉紹英作品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劉紹英具有較強的文學修養和生活積累,既有風格獨具的敘事語言,也有鮮活的人物形象。李一鳴表示,劉紹英的作品有四個顯著特點:一是白描化的語言,二是散文化的結構,三是意象化的敘述,四是古典化的情調,是一副美麗的風俗畫。同時,大家也從創作手法、語言描述、結構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議性的意見和建議。
劉紹英會中表示,我是喝著澧水,聽著漁歌,在楚辭風韻的熏染下成長的漁家女兒,我寫作的主要素材也就是那條河流。剛剛老師和同學們的建議非常好,讓我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在孤單寫作時,應該把握和回避的問題。魯院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這次學習和研討,我相信,對我的寫作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今后能寫出更加好的作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紹英,女,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在青青蘆葦蕩里長大,歷盡江湖風浪,卻無傳奇色彩。2003年提筆寫作,作品散見《芙蓉》《文學界》《天津文學》《小說月報》《小說界》等。其中散文《澧水河,父親河》獲得湖北省第六屆“楚天文藝獎”文學創作一等獎;小說集《葦葉青青》和散文《觸摸》獲“丁玲文學獎”;散文多次入選中學生讀本,小小說多次入選選刊、《小小說年度選本》《短篇小說年度選本》;出版小說集《葦葉青青》,長篇小說《河上的家族》,散文集《觸摸》。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魯迅文學院第二十屆高研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