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文學百年以來,文學在社會進步和民族振興的每一個重要歷史轉型時期,都自覺地參與其中。而今,“中國夢”的提出,召喚著文學以更大熱情描述中國人的尋夢之旅。參加6月23日在成都舉行的2013中國文藝評論年度論壇的評論家、學者提出,“中國夢”包含“文學夢”,“文學夢”當助力“中國夢”。文學應擔當起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民族振興的力量。
此次論壇由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四川省作協主辦,《當代文壇》承辦,議題包括文藝繁榮與民族復興,中國文學的世界性因素,中國文藝走向世界的腳步,中國文藝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文藝評論現狀、問題及走向等。
梁鴻鷹談到,“中國夢”在文學創作領域就是需要寫作者增強原創的意識,多塑造堂堂正正中國人的形象,從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出發,展現出民族特色,讓中國理想、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成為當代文學的鮮明價值。
“中國夢”需要有價值支撐,要以積極的價值觀念來構建“中國夢”,而價值觀是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細節中的。陸建德認為,這樣的價值觀能夠兼容并包,有助于社會和諧,凝聚人們的力量,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文學在其中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作家要有比較的眼光和深邃的歷史意識,善于自我認識,敢于自我批評,既要樹立文化自信,也要努力深刻反思。
吳俊、洪治綱、張學昕等提出,中國社會的發展道路常常是從探尋夢想開始的。就文學而言,不僅要描繪出我們的夢想是什么,還要更多關注在實現夢想的途中可能要面對什么以及遭遇到什么樣的困境。作家要有意識地建構起積極的核心價值觀,不要一味展示丑惡、暴力、血腥、殘酷、悲慘等。同時,作家還要讓世界讀者看到更多正面的中國元素,把優秀的中國經驗轉化成人類的經驗表達,從而對世界作出貢獻。
王一川通過具體分析高曉聲的作品指出,在文學藝術中,“中國夢”被作了多種詮釋,我們要重點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中國農民的夢想。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夢想的高度及其為實現夢想而奮斗的歷程,會直接影響到整個中華民族的群體夢想。文學應該真切表現中國農民夢想的歷史演變、當前狀況及未來趨向。
向榮說,公平正義是文明社會的基本價值,也是協調當下社會矛盾、解決利益沖突、推動社會和諧的首要原則。時代賦予中國文學的歷史使命,是以“詩性正義”的文學實踐參與進來,提升文學的社會影響力,成為一種美學力量。作家要有自己創造性的表達,體現具有個性特色的正義理念,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發展人類關于正義的思想。
與會者還就文學批評發表了見解。大家談到,當前文學的思想資源逐漸趨于豐富,文學批評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價值觀和指向,增強可信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既有助于文學創作,也要進入人們的社會生活,以獨特的感染力引領百姓的閱讀,促使大眾進行合理的精神消費。王彬彬認為,要構建和諧的文學批評環境,顯現學理品格。曹紀祖說,文學批評要言說真實,正確處理當下與永恒、時尚與經典、大眾與精英、理性與激情等一系列辯證關系。
參加論壇的還有阿來、呂汝倫、裘山山、梁平、錢蓉、程德培、龍協濤、顏敏、李美皆、曹順慶、朱小如等。(江 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