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作者簡介
李丹夢 女,生于1970年代。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復旦大學中文系讀本科,獲得學士學位;2000年9月至2006年7月在復旦大學碩博連讀,獲得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 位。曾任某出版社副社長,現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化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3部,分別為《文學返鄉之路》(現代 出版社,2011年)、《“文學豫軍”的主體精神圖像》(春風文藝出版社,2007年)、《欲望的語言實踐》(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并在《文學 評論》《南方文壇》《小說評論》《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文藝理論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上海社科基金課題 一項。在地域文學與文化關系研究、鄉土文學研究、現當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都有一定成績。曾被《上海文學》《南方文壇》分別在2005年第2期的“青 年批評家”、2007年第5期的“今日批評家”欄目重點推出。2012年被聘為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
齊曉紅 女,1979年出生于山東省高密市。201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后。2008年至2009年到美國紐約大學訪問一年。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文學、文化思潮史。目前已在《文學評論》《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敬文東 1968年出生于四川省劍閣縣,文學博士,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著有學術著作《流氓世界的誕生》《指引與注視》《失敗的偶像》《被委 以重任的方言》《詩歌在解構的日子里》《靈魂在下邊》《隨“貝格爾號出游”》《事情總會起變化》《牲人盈天下》等,另有隨筆集《寫在學術邊上》《頹廢主義 者的春天》以及小說集《網上別墅》和詩集《房間內的生活》。
黃發有 1969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縣。經濟學學士,文學博士。2000年、2002年連續破格晉升為山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教授。現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 生導師,《揚子江評論》雜志常務編委。2009年至2010年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近年致力于跨學科研究,重點關注文學傳媒研究、當代文學研究、客家 文化研究等學術領域。著有《媒體制造》《文學傳媒和文學傳播研究》《想象的代價》《邊緣的活力》《文學季風——中國當代文學觀察》《準個體時代的寫作—— 20世紀90年代中國小說研究》《詩性的燃燒——張承志論》等,學術隨筆集《客家漫步》《客家原鄉》等,主編“邊緣中國”、“讀網時代”叢書。獲得國務院 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5年)、江蘇省333工程中 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008年)、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2003年),獲得霍英東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 獎、江蘇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江蘇省333工程突出貢獻獎、江蘇文學評論獎、紫金山文學獎、齊魯文學獎、“年度青年批評家”等獎項,以及《中國現代文學 研究叢刊》《人民文學》《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文藝爭鳴》等刊物的年度優秀論文獎和征文獎。
邵燕君 女,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北大評刊”論壇主持人。著有《傾斜的文學場——中國當代文學生產機制的市場化轉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美女文學現象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新世紀文學脈象》(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等專著。主編《北大年選·小說卷》 (2004-2009年度,共6本,北京大學出版社)。曾當選“2006年度青年評論家”;四度獲得《南方文壇》年度優秀論文獎(2005年、2006 年、2011年、2012年); 2011年獲華語傳媒大獎年度批評家提名獎;2012年獲《文學報·新批評專刊》首屆“優秀論文獎”。2009年開始由文學期刊研究轉向網絡文學研 究,2009年9月應邀在中國作協主席團會議做有關網絡文學發展態勢的報告。2011年起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開設網絡文學研究課程,探索在理解網絡文學、反 思精英標準的基礎上,重建精英批評并形成網路文學研究范式和批評話語。有關網絡文學研究的代表性論文有:《傳統文學體制的危機與新機制的生成》(《文藝爭 鳴》2009年第12期)、《面對網絡文學:學院派的立場和方法》(《南方文學》2011年第6期,獲年度論文獎)、《在“異托邦”里建立“另類選擇”的 幻象空間——網絡文學的意識形態功能之一種》(《文藝研究》2012年第4期)、《網絡時代:“新文學”傳統的斷裂與“主流文學”的重建》(《南方文壇》 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