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中國夢,在實踐中照進現實

      http://www.fxjt168.com 2013年01月18日09:09 來源:中國作家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民族、每個國家也有自己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 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番深情闡述道出了“中國夢”的核心內容,表達了所有中華兒女的美好愿景。記者近日就此采訪了一些作家,他們表示,經過無數仁人 志士的持續探索,“中國夢”逐漸變得清晰可見。隨著國家理想和個人夢想的互相激蕩,人們的活力會被激發出來,沿著復興之路,夢想終將照進現實。

        持續探索,“中國夢”逐漸清晰

        “中國夢”一經提出便引起熱議,這是因為人們從日常生活中切實感受到,中國日益強大起來了,距離民族復興的目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而這一切是一代代的中國人懷揣著理想奮斗而來的。

        在高洪波看來,“中國夢”與其說是“夢”,還不如說它是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的“現實”。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確立了“到中國共產黨成 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目標。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埋 頭苦干,這些宏偉的藍圖正慢慢轉化為現實。“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經歷了這么巨大的時代變遷,見證中國逐步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

        柳建偉表示,100多年前的中國可謂積貧積弱,在那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無數的中國人前仆后繼、流血犧牲,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進入建設時期,我們黨艱難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將中國送到了一個世界大國的位 置。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極大的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所以,“中國夢”不只是“紙上空 談”,而是離我們越來越近。

        作家們認為,把一個擁有13億人口規模的發展中大國帶入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這在人類發展史上還從來沒有過。在前行的路上,我們會遇到一些困 難,特別是面對改革深水區、發展攻堅期、轉型關鍵期,需要我們有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時代呼喚那些只爭朝夕、真抓實干的行動者,而 且我們的時代從來不缺乏“實干者”,正是他們用勤勞的雙手托起偉大的“中國夢”。

        “中國夢”與個人夢相互激蕩

        “中國夢”描繪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美好藍圖,而這個藍圖與每個人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因為“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從新中國“站起 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再到新世紀“強起來”,我們的國家在不斷發展壯大,為每一個公民的夢想提供了生長的土壤。葉辛表示,他們這一代人很多都經歷 過吃不飽的生活,但在那艱苦的日子里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但要把這夢想堅持下來非常不容易。現在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的夢想更趨多元化,也更容 易將夢想實現。對于一個作家來說,其中的一個夢想就是不斷寫出優秀的作品,深刻反映出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

        在趙德發看來,“中國夢”的提出,不僅關注了大的國家夢,也涵蓋了小的個人夢想。今天的我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夢想,也用不同的途徑實 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夢想,更多的是每一個個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 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們為個人夢想所付出的努力,也是 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而只有真正實現“中國夢”,個人的夢想才能次第開放。“中國夢”與個人夢想相互激蕩、唇齒相依。

        柳建偉認為,有些時候需要根據一定的現實條件對“中國夢”和個人夢想進行平衡。我們應該倡導優先實現國家民族的夢,為了實現它,很多人犧牲了自 己的夢想甚至生命,我們稱他們為“英雄”。但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犧牲掉自己的夢想。相反,應該盡力維護個體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 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種對個體夢想的仔細聆聽,正體現了“中國夢”的人文內涵。

        以科學、文明的方式來實現“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也就是說,要從這五個方 面推動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說明,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總結探索出新的經驗,找到了科學、文明的發展方式。

        “中國夢”實際上就是“強國夢”。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文化軟實力成為一個強國存在的三大基石。柳建偉認為,我們國家在這三方面的實力都有了明 顯的提升,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在經濟領域,我們要獲得一定的規則制定權,發展一批核心的專利;在軍事領域,要不斷提高自我研發武器的能力,提升我們 的戰斗力,為我國的“和平崛起”提供保障;在文化方面,要建立良性的文化產業鏈,并形成軟實力向硬實力轉化的機制。

        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這些年來,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加快文化建設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作 用。葉辛表示,現在中國的發展,不僅要注重物質層面,還應該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層面。我們應該創造富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化產品,像物質產品一樣輸出到國外 去,不斷提升我們的文化軟實力。趙德發也談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然包括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中國是東方文明古國,中國文化理應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大放 異彩。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們的文化資源,多向西方介紹我們祖先創造的優秀文化;另一方面,要積極創造新的文化產品,與世界文化對接、交融。

        談到文化軟實力,高洪波認為,我們在文化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低,只是沒有將它們塑造成一定的品牌。而中華文化要真正走出去,我們需要有一定的 品牌、代表性人物和產業鏈。我們需要制造和積淀響亮的文化品牌,培養和推出有國際影響的文化代表性人物,建立和形成涵蓋創意到終端乃至衍生網絡的文化產業 鏈。以文學為例,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帶動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當代文學的關注。隨著更多亮點的出現,中國文化所取得的整體成就會逐漸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 認可,而這些精神文化產品中所包含的“中國夢”也會被更多的接受。(黃尚恩)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