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高原上的“青稞種子” ,讓故事自然生長 ——專訪電視劇《日光之城》編劇于小千
近日,新中國成立75周年“與時代同行 與人民同心”電視劇展播活動重點劇目《日光之城》在央視一套黃金檔和芒果TV熱播。創業青年、援藏醫生、牧區追夢學生……新時代的拉薩,在青年逐夢的歷程中展現新面貌,電視劇《日光之城》成為同心繪就民族團結進步新畫卷的生動寫照。該劇編劇于小千此前嘗試過不同題材的劇集創作,由其擔綱編劇的《漫長的季節》曾一舉摘得第三十四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這也是首部獲得“飛天獎”的網劇。這次《日光之城》的創作與過往有很大不同,“寫這個故事就是要找到高原上的青稞種子,讓故事自然生長”——《日光之城》劇本創作耗時2年,他的采風足跡遍布拉薩3區5縣,采訪原型人物132人,采訪筆記逾百萬字,走訪78個大院、119個場景,采風總行程4126公里。于小千向本報記者分享了此次創作找到“青稞種子”的全過程。
四上高原,用“腳步”打磨故事。《日光之城》是由國家廣電總局指導創作的電視劇。此前從沒有去過西藏的于小千接到命題時犯了難,猶如“老虎吃天,無處下口”,彼時只知道要創作一部反映當代西藏生活的劇集,但并不知道該從何處著眼,一時找不到方向。2021年10月,劇組主創團隊跟著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采風團,來到林芝、拉薩、日喀則等地進行走訪。第一次采風大概用了十天的時間,于小千建立起對西藏的初步印象,回京后完成了一版故事梗概。當把故事梗概拿給專家看后,得到的評價卻不理想——一看就是在北京寫字樓里寫出來的故事。于小千意識到,這樣創作肯定不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上高原、下生活,真正進入西藏去了解當地人的所思所想。
轉過年來的2022年3月份,主創團隊第二次來到西藏,這一次,于小千在這里一待就是半年。“我們把第一稿故事全部推翻,按照總局給我們提出的要求,不刻意設計強情節、制造強沖突,通過腳踏實地的深入生活,逐漸找到打動我們的人生經歷與故事片段。”這一次,于小千在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八廓街完成了第一稿劇本大綱,得到專家領導的認可后,于小千回到北京,閉門專心創作了《日光之城》前5集劇本。寫作過程中,一直有個問題縈繞于小千心間——“年輕人創業的故事很常見。北京青年、上海青年都在創業,那么西藏青年創業又有何不同呢?”
2023年初,于小千帶著這一問題第三次走進西藏。此行的針對性更強了,就是要找尋到劇中男主人公索朗放棄考公而選擇創業的真實動機。他坦言,起初劇本設定的是索朗考上公務員但是沒有去,想要自己創業。在這一問題上,于小千糾結了很久,專家對此產生質疑,這樣的情節設置是否符合當地年輕人的真實情況。后來他采訪了當地許多青年,發現考公對于他們而言是非常寶貴的職業選擇,更多當地人從事創業是因為發現這里不僅有美景,更有好物,他們發自內心地認為,應當把這些優質特產推廣出去。于是有了現在劇中觀眾所看到的情節:索朗此前沒有考上公務員,而后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放棄考公,決心通過創業將西藏優質產品推廣出去。
2023年6月份,《日光之城》正式開機,于小千第四次來到西藏,同拍攝現場工作人員密切溝通劇本事宜。這次“四上高原”的特殊創作經歷,讓他對好故事有了新的理解與認識,“好故事不一定是靠強情節去推動的,人物的真實情感、扎實人物關系的建構同樣可以打動觀眾。”
和合共生,進一步打開敘事邊界。八廓街,是電視劇《日光之城》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這條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老街道,較完整地保存了拉薩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于小千告訴記者,八廓街上有許多大院,少則住十幾戶人,多則住幾十戶人,大家生活在一個大院里,有點像北方人熟知的大雜院、工廠宿舍。大院里鄰里和睦、互幫互助,人和人的關系十分緊密,土登一家就是體現傳統生活方式的家庭。劇中,八廓街上的嘎吉大院有十幾戶人家,土登家占據了其中的三間小屋。此外,于小千還呈現了拉薩當代生活的其他面向,比如設計了住在新城區的達珍一家,達珍家是“團結族”——父親是藏族,母親是漢族,他們是當地更具現代化的家庭代表;而久美和格桑一家,則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她們在牧區普通家庭長大。通過這些不同家庭的設置,該劇的敘事空間被進一步打開。
“我們通過不同層面來盡可能多維度展現當代拉薩的真實圖景,反映當地群眾的喜怒哀樂。該劇取名叫‘日光之城’,不僅是因為拉薩是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素有‘日光之城’的美譽,我們更想通過劇中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呈現出和合共生、美美與共、陽光溫暖、無私慷慨的底色。”
援藏之外,找到西藏前進發展的內生動力。電視劇《日光之城》還塑造了許多感人的援藏者形象,比如從北京來到拉薩的援藏醫生尹巍。于小千談到,自己在采訪援藏醫生尹巍的原型人物醫生李巍時深受觸動,采訪過程中李巍一度哽咽,并不是因為自己有多辛苦,而是當他說到一代代、一批批優秀醫生接力援藏這件事的時候,內心再也不能平靜。于小千在2022年的時候于拉薩采訪了援藏醫生李巍,2023年再去拉薩的時候,又一位優秀醫生接了他的班。“這一機制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對當地患者的救助,更在于帶去了先進醫療理念,培養了當地醫療人才,使得西藏的醫療體系更加完善。”
“通過各個兄弟省市的援建,西藏在硬件設施、生活水平、醫療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有了較大改善。但是不能只靠援建,還要靠內生動力實現自身的長足進步與發展,我想知道,生活在這里的年輕人能為西藏做點什么?”在電視劇《日光之城》中,于小千筆下的索朗和達珍沒有陷入過往同類題材劇中創業男青年和霸道女總裁故事的創作窠臼,他們的創業故事有著獨屬于這片土地的氣質與色彩。劇中,本地人達珍在外地念大學,后又出國讀研,回國后進入一家大型網絡生活類公司,并主動請纓,與拉薩創業男青年索朗對接,一起做崗巴羊業務。“以崗巴羊為例,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崗巴縣里生長的羊才是崗巴羊,這也注定了不會是一個特別大規模的養殖形態。這里的青年人創業勢必要考慮到運輸成本、生態保護等多種因素,找到符合自身地域特色的商業形態與產業鏈條。劇中索朗和達珍生活背景不同,行為也有所不同,從小在八廓街長大的索朗腦子活絡、雄心勃勃,他深深懂得西藏特產的好、了解當地人的脾氣秉性,而在外打拼已久的達珍,則擁有先進的商業理念,力圖用電商平臺賦能當地經濟。二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最終找到了實現當地長遠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缺氧不缺精神”的高原,不僅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感人故事,更有努力向藝術高峰進發的具體實踐,相信也只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路上,創作者才會走得更長、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