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版“飛馳人生”描摹文旅新畫卷
一部電視劇《我的阿勒泰》,讓新疆阿勒泰成為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旅游熱度居高不下,如今又一部描摹新疆文旅畫卷的《大海道》來了。這部新疆版“飛馳人生”又為劇集市場帶來怎樣的新意?
什么是“大海道”?
作為中宣部2024年度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2023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一帶一路”題材重點電視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十四五”規劃重點電視劇項目,電視劇《大海道》正在7個平臺同期熱播。
許多觀眾可能對“大海道”這個名字并不熟悉。據介紹,“大海道”是古代敦煌—哈密—吐魯番之間最近的一條道路。劇名源自地名,一邊連著耀眼的敦煌,一邊連著傳奇的吐魯番,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如今是國內特種旅游勝地。
“大海道”的名稱,源自敦煌文書中唐代《西州圖經》殘卷。《西州圖經》記載:“大海道,右道出柳中縣(今魯克沁)界,東南向沙州(今敦煌)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誤,有泉井咸苦,無草。行旅負水擔糧,履踐沙石,往來困弊。”
在這樣一個并不沿海的地方,為什么要取“大海道”這個名字?漢時,由往來西域的商隊在戈壁、沙漠中摸索出來,全程500多公里,所經之處多為無人區。有說是因道路穿行在如大海般的戈壁上,海并非水海,而是沙海;有說是大海道所經的噶順戈壁,似海茫茫,唐代被稱為“大沙海”,大海道由此得名。
大海道的開通和使用始于漢代,唐代以后官方的利用趨于停止,大海道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停留于歷史記憶中的絲綢之路古道。“大海道”是漢唐西域史中某些時期賴以維系西域與祖國統一的紐帶,其重要的歷史作用不言而喻。絲綢之路作為古代溝通中西方文明的通道,因其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巨大作用,一直為學術界所關注。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絲綢之路絕大多數路段已經被逐漸揭開歷史的面紗,唯獨大海道的具體路線仍然湮沒在歷史塵埃之中。
在現代條件下,“大海道”不僅遠沒有古人說的那么可怕,而且沿路富于刺激性的獨特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不時出沒的野生動物,還可大飽眼福,觀景寓教,別有一番情趣。2024年1月,中國首個國際探險公園——大海道國際探險公園成立,在“一帶一路”上續寫文旅新篇章的同時,也為影視創作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青春夢想與西部人文畫卷交織
《大海道》的故事,則是講述在當代,圍繞著“大海道”展開的新疆青年們的故事。該劇以一段跨越荒漠的逐夢之旅為主線,講述了一個誕生在新疆這片沃土中的越野拉力賽車手的成長史。林浩(尹昉 飾)出生于礦區,他個性桀驁不馴,一心渴望擺脫沒落的小鎮生活,參加世界頂級摩托車拉力賽;而哈里克(娃爾 飾)則是一個熱愛摩托車運動的陽光青年,盡管生活簡單,但對夢想的追求無比執著。兩人在一次沙漠救援行動中相遇,從初始的競爭對手到彼此溫暖的兄弟,他們共同經歷了挫折與成長,用汗水與熱血在廣闊的沙漠中留下奮斗的足跡,也吸引觀眾逐漸進入真實的荒漠逐夢生活。《大海道》總制片人周勁翔告訴記者,“我就想很平和、很真實地展現新疆當下人的生活。”
由于緊鄰大海道戈壁,摩托車一直是大堡鎮最普遍的代步工具,也是哈里克這群孩子從小期待擁有的“玩具”。直到有一天,看到一輛裝備精良、英姿颯爽的專業摩托車穿過小鎮街道,哈里克就此埋下了一顆騎著摩托車馳騁沙場的夢想種子。而這次小鎮穿行,其實也是“車神”艾爾肯帶林浩首次試騎,在艾爾肯的熏陶下,林浩自小對摩托車的喜愛就深入骨髓,并立志于成為一名專業的摩托車車手。
摩托車轟隆的引擎聲中,騎著摩托車的民族青年,穿過茂密的葡萄藤織就的長廊,一路灑下歡笑呼喊。與此同時,一望無垠的廣袤沙漠打開懷抱,新疆壯麗恢宏的戈壁風光撲面而來,帶領觀眾見證極致的神秘與險峻。無盡的戈壁、險峻的山脈,還是充滿神秘色彩的雅丹地貌,每一個鏡頭都充滿視覺沖擊力。伴隨著摩托車特技表演等鏡頭,細膩描述了新疆傳統節日的熱鬧景象。烤肉攤、集市、歌舞,濃郁的民族風情在劇集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在享受極限運動帶來的腎上腺素飆升的同時,也能沉浸在新疆多元一體文化的視覺盛宴中。電視劇《大海道》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多元而鮮活的,壯美風光與人文景致巧妙結合,共同鋪設出一段有關摩托車夢想的故事。
劇中另一個重要的故事發生地——大堡鎮,因臨近戈壁,自然條件惡劣,是個“祖祖輩輩吃沙子”的地方。當地人熱愛家鄉,試圖以紅棗節、摩托車拉力賽等一系列文體旅游活動謀求發展,“希望全新疆會騎摩托車的人都到大堡來,將來有一天全中國、全世界喜歡騎摩托的人都到大堡鎮來。”
周勁翔說,“希望《大海道》是一個橋梁,真實展現新疆人民的豐富生活,他們各自的美、各自的困難、各自對人生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的期許,讓更多人看到新疆有那么一批人,活得很熱血、敢于為夢想燃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