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讀者致敬經典、表達自我有新玩兒法 還需避免表面化與同質化 年輕人為何熱衷《紅樓夢》仿妝視頻
      來源:北京青年報 | 張恩杰  2024年09月23日08:14

      數字化時代里,讀者接觸、理解、演繹、再創造文學經典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網絡上年輕人熱衷的《紅樓夢》仿妝視頻爆火,就是其中一種。9月21日,“新媒體時代的文藝傳承與發展”青年學術研討會于首都師范大學召開。首師大碩士生車慧琳就這一現象做出詳細分析,并接受北京青年報專訪。

      車慧琳認為,這是數字時代年輕人參與文化創造的一種方式。這類視頻的制作與熱播,不僅是年輕人表達自我、致敬經典文化的方式,還反映了網絡時代視覺消費的特點以及觀眾對《紅樓夢》的新解讀方式。“但同時也要警惕二次創作傳播紅樓人物所面臨的角色標簽化、扁平化與內容表面化、同質化。”她說。

      調查

      鍵入“紅樓夢”和“妝造”跳出99+個視頻

      車慧琳調查發現,在流行視頻網站鍵入“紅樓夢”和“妝造”關鍵詞,點擊搜索,馬上就會跳出99+個視頻,其中不乏播放量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視頻。視頻中,創作者們發揮化妝技術,將自己裝扮成《紅樓夢》中的一個個角色。有的人是單純扮演,附身于《紅樓夢》里某段情節中的某個人物上;有的人做教學視頻,把化妝過程全數呈現給觀眾并講解;有的人更近于“二次創作”,將紅樓角色置身在與原著無關的場景中,表演著自己腦海中的《紅樓夢》。

      讀者觀看視頻后紛紛留下彈幕和評論。“黛玉過得很圓滿的話應該是這樣的,很健康的臉色,有點肉嘟嘟的,即使眼睛里有點嬌氣和憂郁,也說不準下一秒就會笑起來……我真想她啊。”“哇,這個妝容和表情舉止都特別有鳳姐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感覺,而且小動作真是太可愛了,最重要的是,太美了,這絕對是一個顏值符合書中描寫的王熙鳳!”“賈寶玉模仿大賽中,賈寶玉榮獲第二名!”

      分析

      二次創作寄托未了心愿十二釵“被”托生于平行世界

      相關搜索顯示,林黛玉是《紅樓夢》仿妝的主要對象之一。讀者在為黛玉命運扼腕嘆息之時,不免幻想一個出生在現代、身體健康,又保留那一抹“風露清愁”美感的黛玉。于是,模仿黛玉的妝造,但不以原著為背景的視頻應運而生。其中便包括在《紅樓夢》“仿妝”視頻中播放量名列前茅的《“黛玉讀博”》《我們系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學課教授,黛玉》《起猛了,音樂節碰見林黛玉!》等。

      在這些視頻中,創作者裝扮成林黛玉,卻不再在瀟湘館前淚灑斑竹,而是化身滿腹詩書的博士教授、音樂節里瘋玩的游客,甚至與《水滸》聯動,成為英姿颯爽的“林教頭”。觀眾們則評論道:“好喜歡,有一種平行世界里相遇的欣慰,看到這個瞬間她是那么自由。”“大家以新的形式在愛黛玉。”

      在車慧琳看來,此類視頻與很多為林黛玉逆襲改命的同人文一樣,承擔起彌補讀者遺憾、寄托讀者情感的作用。但因為視頻載體的特殊性,他們不需要如同人文一般進行長篇的鋪墊和過程描述,也可以無視其他角色的命運,只需要將“健康活潑的林黛玉”的生活碎片展示出來,觀眾們便會自動補全故事,或忽略種種背景細節。

      除黛玉之外,美妝博主們還創造了能在賈府中順利長大的巧姐、“零零后”富商之女薛寶釵、“職場精英版”王熙鳳等等,這些視頻或博文的形式大多雷同,只有一個人物的幾張照片或十多秒的短視頻,其余則全靠作者的幾句敘述與讀者的“腦補”。

      “這些作品都體現出在網絡時代、視覺消費盛行的情況下,對于《紅樓夢》的大眾化、日常化解讀和接受。”車慧琳說。

      思考

      當讀者變為視頻操演者角色還需避免標簽化扁平化

      車慧琳認為,網絡時代的讀者,或許更應該稱為“消費者”。他們不再僅僅是文學作品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更多地參與到內容的創造和傳播過程中,成為主動的操演者。而讀者對于文學原著及文學形象的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視頻演繹的水平。

      “目前大多數仿妝視頻博主,角色設計的邊界越清晰、越標簽化越好,因為這更有利于消費者的二創和傳播。”車慧琳認為,這導致網絡上的紅樓夢中人雖然出現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場景有變化,但人物本身卻有標簽化、扁平化趨勢。林黛玉的“病弱”、賈寶玉的“多情”、王熙鳳的“潑辣”,都是角色的主要特征不假,但角色特質和人生經歷的復雜程度遠在其之上。

      車慧琳提醒,當二次創作傳播紅樓人物變成可以批量生產的擬像,必然會消弭原作的厚度,建議這類視頻的擁躉們,在品評視頻展現出來的人物角色外在形式之余,不要忽略閱讀原著,從更深層次致敬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