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紅樓尋跡 人間問情—— 作家潘向黎做客夜光杯文學周分享《紅樓夢》中的情感與人生
      來源:新民晚報 | 蔡瑾  2024年09月13日08:49

      潘向黎10歲開始讀《紅樓夢》,在父親潘旭瀾“就當沒看見”的態度中翻看家中各種版本的《紅樓夢》。100多次的細讀之后,30萬字的新書《人間紅樓》給出了穿行紅樓的獨特視角。

      12日下午2時,潘向黎在上海圖書館西館舉行的《新民晚報》“夜光杯文學周”第三場暨夜光杯市民讀書會第三十八場活動,與讀者分享《紅樓夢》中的情感與人生。她說很多人讀《紅樓夢》,但跟曹雪芹跟著跟著就跟丟了,“這次是我向讀者發出個人的邀約:一起來讀《紅樓夢》吧。”

      紅樓有情

      潘向黎說自己不僅是晚報老讀者,也是夜光杯的老作者,“《新民晚報》夜光杯一路走花路(走美麗的路),有了今天這樣的影響力。上海人有一個專有名詞就是‘夜報’,‘夜報’就是《新民晚報》。”在今年《新民晚報》9月9日生日當天,她特別發了一條朋友圈,“《新民晚報》95歲了,祝賀!上海寧口中的‘雅豹’。”

      這次來“夜光杯文學周”話說《紅樓夢》,對于潘向黎來說,其實是一個一直不敢開啟的主題,“不是沒話說,而是如何把千言萬語融入40分鐘的講座。就像很多人喜歡《紅樓夢》,讀了很多年,讀了很多遍,就像戀愛中的人,無法羅列摯愛的一二三四五六七。”這次開講,潘向黎選擇了《紅樓夢》中的情感與人生作為切入點,避開宏大的主題,從更接地氣的角度,“把讀者拉到我的觀景平臺上來看看紅樓。”

      大紙言情

      談《紅樓夢》中的感情,卻完全不談“寶釵黛”,潘向黎覺得紅樓包括愛情,但絕不止兒女情長,“大紙言情”最令人感懷的是骨肉親情。

      “寶玉背負了科考的重任,他是一個天才,卻不是功能型科考選手,是只會寫詩的素質型選手。”“寶玉雖是‘避貓鼠’,但其實很有孝心。他經過父親的書房,父親雖然不在,他仍然下馬表示尊敬,是天性中的孝心。”潘向黎認為,賈政和寶玉感情其實很不錯,父子間最大的矛盾是——相互的“不明白”,“賈政習慣用‘你這個畜生,你近來又干了什么好事’來say hello,用‘無知的孽障還不下去’say goodbye。”其實,賈政明白兒子是個偏才,但他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愛,“他是個掙扎在及格線上的父親。”

      如果說純孝是人倫日常,“小角度知己”就是潘向黎對《紅樓夢》中情感的特別理解。談到妙玉和寶玉,潘向黎反感庸俗化的解讀,認為檻外人和檻內人就是他們關系的真實反映,“他們就是小角度知己,彼此很特別,是很珍惜的那種關系。”

      書卷多情

      與現場讀者交流,潘向黎提到自己10歲開始讀各種版本的《紅樓夢》,父親潘旭瀾既不反對也不贊成,“很多時候他就當沒看見”。潘向黎讀的版本也和一般人不一樣,“我看的是父親標注的‘潘注’版。”對于父親的標注,看過100遍《紅樓夢》之后,潘向黎覺得自己與父親的見解也很不同。

      提問不斷、笑聲不斷,潘向黎讓讀者盡管問,“一說《紅樓夢》,我就會很嗨。”有讀者好奇潘向黎對于襲人的態度,她說自己在《人間紅樓》中專門用一篇《生生世世不愿見此人》寫了襲人,“她一不愛寶玉,二僭越,三以奴告主,看上去柔弱,卻是個毒蛇。她只是一個為了自己利益奮斗的、還稱不上姨娘的仆人。”潘向黎說她對襲人的看法,可能與很多專家不同,“因為《紅樓夢》中什么都有,名山大山、奇花異卉……不同時候讀,可能完全不一樣。《紅樓夢》一直在生長,會伴隨我們的生命歷程不同而不同。”

      今年夜光杯市民讀書會的主題為“品質生活”系列,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以及與當下人的共情共鳴。盡管今天是工作日,上海圖書館西館四樓的多功能廳依舊擠滿了前來傾聽講座的《夜光杯》粉絲和“潘粉”,而同步直播講座的新民客戶端和“上海時刻“視頻號上,網友們也紛紛點贊。“春風得意的時候,讀《紅樓夢》吧!心灰意懶的時候,讀《紅樓夢》吧!花好月圓的的時候,讀《紅樓夢》吧!萬念俱灰的時候,讀《紅樓夢》吧! ”尋跡紅樓的潘向黎,邀約大家一同在人間問情。

      9月13日上午10時,在上海圖書館西館(淮海中路1555號)正門四樓多功能廳,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人民日報上海分社原副社長李泓冰將和讀者聊聊夜光之下的碼字行者,講講文字寫作的苦樂。

      圖/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