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劉以鬯80年文學創作首度結集出版,曾啟發王家衛拍電影
2024年是作家劉以鬯(音chàng)(1918年12月7日—2018年6月8日)逝世六周年。劉以鬯原名劉同繹,1918年生于上海,1948年底定居中國香港,創辦了純文學雜志《香港文學》,創作生涯80年,一生著述6000余萬字。其《酒徒》被認為是中國最早一批意識流小說之一,與《對倒》一起曾啟發導演王家衛拍出電影《花樣年華》和《2046》。
近日,劉以鬯80年文學創作首度結集,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劉以鬯文集》共12卷,468萬字,包括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微型小說、散文、詩歌、評論、講演錄、序跋等文學體裁。《劉以鬯文集》的編纂始于2014年,至2024年出版歷時10年。
《劉以鬯文集》
作品特色:
“描寫香港小人物與城市風貌,為歷史留下注釋”
文集還收錄50余幅珍貴老照片、原稿手跡和原版封面,以及2015年2月8日劉以鬯寫下的《致讀者》:“世人萬萬千,相異如其面;杰作可充棟,篇篇個性濃。我十八歲始發習作,矢志努力創新、與眾不同。數十年實驗結晶,得匯于茲,要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美意。諸君惠閱若有共鳴,余愿足矣。”
今年7月20日,在香港書展舉辦的“梅子、羅佩云談劉以鬯文集”座談會上,《劉以鬯文集》編者梅子和劉以鬯夫人羅佩云回顧了文集的編纂過程。
梅子說,劉以鬯作品善于描寫香港小人物與城市風貌,為香港歷史留下注釋,其創作上的標新立異,為文學界貢獻良多。出版《劉以鬯文集》,是對香港文學的支持和肯定。羅佩云稱贊文集裝幀之美、印制之考究,對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精心編輯和出版表示感謝。《香港文學》總編輯游江說,劉以鬯于1985年1月創辦的《香港文學》,如今已成為香港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純文學刊物。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劉以鬯文集》,是對劉以鬯文學成就和地位的充分肯定。
業內評價:
“打破香港文學的商業化格局”
《劉以鬯文集》的出版受到文學評論界的較大關注。中國作協副主席、文學評論家邱華棟說:“劉以鬯是香港文學的傳奇,有他的存在,香港的商業社會算是有了文學的純粹性,他的獨特性正在于此,不可替代,高拔傲岸。他賦予筆下任何一部作品恰當而極具創造性的形式感,使表達和如何表達都成為當代文學的奇觀。”
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丁帆認為:“劉以鬯的‘現代現實主義’創作理念推動了香港文學的繁榮發達,其獨標‘與眾不同’的文學是他對文學審美個性的倡揚,他意識流小說寫作的‘內心獨白’不僅提升了香港文學的品位,同時也是推動內地八十年代文學前進的重要驅力。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說:“劉以鬯是香港文學跟五四現代文學之間最重要的橋梁,他的作品完整地銜接了五四文學的神韻。他開創了香港文學的現代主義,使現代主義成為香港文學的主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稀方指出:“劉以鬯的獨特歷史貢獻,可以從他創辦的《香港文學》體現出來:不僅以對嚴肅文學和現代主義的堅持打破香港文學的商業化格局,而且確立了香港文學的自我定位——它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部分。”
在8月22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一場文學講座活動中,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子善回顧了自己與劉以鬯的交往故事,認為《劉以鬯文集》中寫巴金、周海嬰、端木蕻良等現代作家的散文和評論,為現代文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陳子善說:“劉以鬯先生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少見的多面手,在小說、散文、評論和文學編輯等眾多領域里都有卓越的貢獻。他以自己豐富多彩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活動見證了香港文學的進程,成為香港文學的一代宗師,也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圖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