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壇大家往來書簡22封手跡及照片首次集中亮相《收獲》 巴金:葉圣陶是我一生的責任編輯
      來源:文匯報 | 許旸  2024年09月10日07:51

      1981年4月13日,巴金(右)和葉圣陶在北京葉家合影。

      1981年4月13日,巴金(右)和葉圣陶在北京葉家合影。

      今年恰逢巴金先生誕辰120周年。新鮮出爐的2024年第五期《收獲》雜志,首發紀念專輯《葉圣陶巴金書簡》,收錄兩位文壇大家往來書簡22封,同時刊發了信件手跡及照片,許多系第一次公開發表。

      據《收獲》雜志副主編鐘紅明介紹,第一封是葉圣陶1947年2月2日致巴金的信,市立劇專在戲劇節要舉辦展覽,他向巴金借取曹禺的原稿。最后收錄的是1984年4月12日葉圣陶的詩柬,那時葉圣陶因膽病住院開刀,巴金托友人送花慰問,葉圣陶以詩代柬答謝。當時90歲體衰力弱的葉老輕易不再動筆,竟寫出完整七言專贈巴老,恰是二人惺惺相惜、濃厚友誼的體現。

      紙短情長,一封封珍貴書信,也是一手文獻記錄,令讀者一窺歷史的側影。“盡管兩人年事已高,但精神層面的交流來往始終沒中斷。此前發表和收入文集的約有五六封,專輯里其他信件都是巴金先生家人近期找出來的。”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告訴記者,巴金先生每有新作出版,都會恭敬地給葉老寄上,葉老盡管眼睛閱讀困難,但十分珍惜來自老友的情誼,也一直關心著巴金的創作。“二人精神上的聯系,比一些所謂世俗意義上的‘密切’交往,更能看出友誼的純粹。不摻雜質和功利的情感,令人感動。”

      溫暖!50年中“不止一次的鼓勵”

      1928年冬,葉圣陶在燈下讀留學法國的巴金寄來的小說稿《滅亡》,甚為贊賞。翌年,便在他主持的《小說月報》分4次連載,反響極大。《滅亡》發表后,巴金正式選擇以寫作為終生職業。此后,巴金一直視葉圣陶為自己的老師,形容“他是我的一生的責任編輯”。葉圣陶曾評價巴金文章“充滿熱情”“很是爽利”。兩位大家的友情持續了50多年。

      巴金1958年5月13日寫給葉圣陶的信里,談及30年前往事依然滿懷感恩——“三十年前我那本拙劣的小說意外地到了您的手里,您過分寬容的看待它,使我能夠走上文學的道路。雖然我始終沒有寫出好的著作,以來報答您的鼓勵,但是我每次翻閱舊作便想起我從您那里得到的那點溫暖。”

      時光流淌,這份最初的伯樂情持續溫暖著巴金。1977年11月7日,巴金在給葉圣陶的信中寫道:“看到您的工整的手跡,仿佛見到您本人;讀到您的詩,想起五十年中得到您不止一次的鼓勵,感到溫暖。我珍惜您的片紙只字,也牢記您的一言一語,這些都是對我的鞭策。”信的結尾,他表達了對葉老身體的關心——“您的眼病大概好了吧。聽人說您的聽力有些衰退,請您多多保重。”

      信中所指的這首詩正是《贈巴金同志》,全文為:“誦君文,莫計篇;交不淺,五十年。平時未必常晤敘,十載契闊心悵然。今春《文匯》刊書翰,識與不識眾口傳。揮灑雄健猶往昔,蜂蠆于君何有焉。杜云古稀今曰壯,佇看新作涌如泉。”其中“《文匯》刊書翰”指巴金發表于1977年5月25日《文匯報》的《一封信》。

      1980年3月11日,葉圣陶寫給巴金的信里道出心聲——“贈寄《隨想錄》和《往事與隨想》頃已收到,您每有新書出版,必鄭重贈我,深情厚意,永銘于心。如徒然道謝,反而見得疏闊了。《隨想錄》先有香港來的一位朋友帶來贈我。我目力大衰退,不能閱覽,由媳婦夏滿子讀給我聽了七八篇,我聽了無不感動。”

      信任!“在正路上繼續前進”

      除了信件,專輯《葉圣陶巴金書簡》還收錄了1985年春天兩位老人在北京歡笑暢談的照片,那是巴金葉圣陶最后一次相聚。“隔著紙面和許多時間,那爽朗的笑聲,似乎還能傳遞給后來的人們。”在鐘紅明看來,責任編輯和寫作者之間的溫暖情誼和理解,會激發出怎樣的力量,“兩位先生作了很好的詮釋”。

      正如巴金曾說:“路上有風有雨,有泥有石,黑夜來臨,又得點燈照路。有時腳步乏力還要求人拉我一把。出書,我需要責任編輯;生活,我也同樣需要責任編輯。有了他們,我可以放心前進,不怕失腳摔倒。”而葉圣陶,恰是他“寫作與人生的雙重責編”。“特別是對葉圣老,我漸漸地領會到他把我送進文壇后,雖然很少跟我接觸,很少同我交談,卻一直在暗中注視著我。我常常這樣想,也仿佛常常看見那張正直、善良的臉上的笑容,他不是在責備我,他是在鼓勵我。即使失去了信心,我也會恢復勇氣,在正路上繼續前進。我指的不僅是寫作的道路,還有做人的道路。”巴金在最初發表于1986年6月5日香港《大公報·大公園》的《我的責任編輯》文章里,如是描述心路。

      “兩人聲息相通,要言不煩,有時看似簡單的問候,其背后不僅僅是關心,還有精神上的互相鼓勵和支持,有著一種共同的堅持。面對時代風浪,兩代知識分子精神上的撫慰和對共同價值標準的維護,這批書信就是最好的見證。”周立民談到,前輩們的風范,對我們也是提醒和鞭策。

      相關鏈接

      信件摘刊

      ■1947年2月2日

      巴金吾兄尊鑒:

      市立劇專將于本月戲劇節舉行戲劇資料展覽會,意向尊處借取曹禺兄之原稿,以供陳列,負責保管,負責送還,決不有誤。今令小兒至誠晉謁,敢懇賜予指教,不勝感幸。即頌大安。

      弟葉紹鈞頓首 二月二日

      ■1984年4月12日

      巴金聞我居病房

      選贈鮮花煩泰昌

      蒼蘭馬蹄蓮共囊

      插瓶紅妝兼素妝

      對花感深何日忘

      道謝莫表中心藏

      知君五月飛扶桑

      敬頌此行樂而康

      筆會群彥聚一堂

      壽君八十尚南強

      歸來將降京機場

      迎候高軒蓬門旁

      巴金兄托泰昌攜花問疾作此奉酬

      一九八四年四月十二日 葉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