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空山橫》:從煙火人間,扯出文學星圖
      來源:文匯報 | 王雪瑛  2024年09月09日06:52

      “孫悟空那么能飛,而且自帶導航熟門熟路,一個筋斗飛過去,把經書拎回來交給師父不就得了嗎?悟空快遞,使命必達,何必費那么大勁呢?”這個有趣的提問來自許多代讀者的疑惑。“飛在天上、走云路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人之為人必須走本路,在大地上用雙腳一步一步走過去,在人世的苦、人生的難中走過去,這才是道成肉身,才算得了真經。”評論家李敬澤給出了自己對《西游記》的理解。

      近日,譯林出版社推出他的新作《空山橫:講演集,關于文學關于人》,收錄其中的《北京雨燕以及行者》一文,涉及了對孫行者悟空的解讀,談及作者“如‘青鳥’般自由聯想”,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毛尖贊嘆說:“這是人類能夠與ChatGPT競爭的寫作風格。”

      時代面容和百姓日常共存

      收錄了16篇有聲文章的《空山橫》,是李敬澤首次結集出版的演講集,內容涉及文學與人生、自然與科技,他從北京雨燕聯想到曹雪芹的深邃、魯迅的犀利;從跑步、鵝掌楸聯想到文學中的“有我”與“無我”;從杜甫如果有手機聯想到詩歌中時空上的阻隔,移動通訊時代自我與世界的充分連接……近到生活中日常之物,遠到天上的日月星辰,古與今、新與舊,經典文學、古雅戲曲與沸騰“抖音”、人工智能與生態環境;這一切共存于作者眼中的時代面容和百姓日常,都成為他展開思想的材料,與讀者對話的內容。

      看似離題萬里的講述最后都能回歸主題,《空山橫》的文體極具個人風格。《北京雨燕以及行者》讓讀者體驗到天高任鳥飛的開闊意境,從北京城中飛過的北京雨燕說起,比喻理想中的作家,俯瞰人類精神壯闊的普遍性,談到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

      他從行者悟空取經路上的云路與本路,說到李白和杜甫不同的人生路徑與詩風,感慨于歷經歲月后的杜甫獨行于人間泥濘的本路:“他艱辛地為一餐飯、一瓢飲而奔忙,為夜雨中的一把春韭、為人和人的一點溫情而感動。”“在生命和生活的根部、底部,在寒冷、逼仄中,他的心貼向別人的心,杜甫之偉大就在于,他竟能把一切提煉為精悍的韻律、提煉為詩。”

      演講集的寫作起于作者的演講,它首先是說出來、講出來的,沒有現成講稿的演講方式,見作者的積累與才情,更展現其獨特的文體建構能力。毛尖認為:“這是人類能夠與ChatGPT競爭的寫作風格,他能從王維的詩歌進入西歐的短篇小說,從打工文學談到小說中的壁櫥。他從歷史數據庫中調取材料的能力很強,還能打通小說、散文、隨筆等文體。”評論家黃平以《作為哪吒的文學》為例,分析了文章中蘊含著深厚的古典文學傳統,“他對古典文學的深刻理解和現代轉化,叩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展現出“漫天扯開去”的寫作方法,從不相干的事物中扯出個流線型,扯出文學星圖來。寫作和演講風格都深受魯迅文章影響的李敬澤要求自己:演講不能淪為乏味的“發言”,而要成為蘊含著“意外”的事兒。“我不想事先把講稿準備好,而是想逼著自己,讓自己保持著一種緊繃的、敏銳的、情急智生的狀態。”而在修改錄音整理稿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演講時的線條、勁頭、對象感,或某處的真情流露、情緒高漲,這是他偏愛這類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

      敏銳捕捉話題,面對不確定

      《空山橫》直面了我們這個時代重要的話題,比如AI寫作與文學寫作,大數據與開放的心態,文學傳播與自我認知,還有日常生活與自然生態等。我們隨時面對這個世界新的經驗,面對預想不到的問題,演講是一種直觀的對話方式,是用聲音來召喚那些心靈相通的聽眾與讀者,一起來觀察世界和生活,完成自我認知的過程。李敬澤直言,他喜歡不確定性,“我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不確定,我愿意和你們一起來面對這個不確定,咱們飛翔起來、滑翔起來,看看最終落在哪里”。

      在算法和大數據影響著我們認知方式的時候,青年受眾不會簡單地接受結論,而是更關注思考的方式、思想的過程,李敬澤這樣的演講方式和文章受到青年讀者的青睞。當下傳播媒介的多樣性拓寬了文學傳播的方式,不少文化領域的從業者關注著跨界、破圈、流量這些文化現象,如果流量能夠使得作家作品的影響力擴大,那就是一件好事,但作家也不必為此焦慮。在李敬澤看來,有讀者喜歡自己的書,有機會與讀者面對面交流,在文化生態里與讀者建立一個“小的共同體”,是今后文化生態長期持續下去的一個基本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