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攜新書《不裝深刻》現身南通 著名作家梁曉聲暢談城市與文學
      來源:揚子晚報 | 郭小川  2024年08月28日08:18

      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人世間》,道盡了一個普通家庭在時代變遷中書寫命運華章的溫情故事,被譽為“當代中國百姓的生活史實”。同時,《人世間》原著作者、著名作家梁曉聲的系列作品,也再次受到國內外文學愛好者的熱捧。

      《不裝深刻》作品分享會

      已年逾古稀的梁曉聲近年來依然筆耕不輟,就像一棵文壇“常青樹”,一直躬身于文學創作一線。8月24日,梁曉聲攜自己的最新力作《不裝深刻》現身南通第二十三屆韜奮閱讀推廣活動現場,和讀者分享關于文學、關于創作、關于閱讀的點點滴滴,暢談城市和文學相互成就、“雙向奔赴”心得和見解。

      當天下午,有著百年歷史的南通更俗劇院,書山如海,墨香四溢,《人世間》《父父子子》等有梁曉聲親筆簽名的系列文學作品,成為讀者競相購買的熱銷圖書,而今年8月最新出版的梁曉聲散文集《不裝深刻》,作者親筆簽名版也早早地銷售一空;上千人的大禮堂內座無虛席,老人、青年、孩子……不同年齡段的閱讀者滿懷期待,和偶像梁曉聲相約一場關于文學的邂逅。

      梁曉聲和《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陳濤、中信出版集團文學編輯肖詩雅三位嘉賓,同主持人圍坐一起,暢聊新書《不裝深刻》所映照出的“深刻”思考、人生和哲理。

      《不裝深刻》是梁曉聲畢生閱讀經驗的分享,作者以現代眼光重新審視中西方經典文學,包括對十八、十九世紀前后英、法、德、美、俄等過經典作品的分析,以及對中國新文化運動以來文學成績的探討,闡述的“文學即人學”的觀念,是一份難得的人性觀察和社會思考的筆記。

      雖然是作者的深度思考,但《不裝深刻》的文字卻如筆記般娓娓道來,似一位長者的內心自白。這些文字均創作于新冠疫情期間,作品草稿是梁曉聲用鉛筆記錄于A4紙上的,“連標點符號都是新的”,出版時完全也保持了最初的樣貌,“可謂原汁原味,頗似口述實錄”。

      既然是原貌,當然最本真地道出了作者心底的悟想和思考。書名由編輯肖詩雅取自其中一篇文章《我再也不想裝深刻了》。這一帶有網絡文學色彩的名字,最終打動了梁曉聲,他認為,不裝深刻暗含了一種人生的哲理,“當一個人不再裝深刻的時候,才是真正長大了”,梁曉聲說,人生只有歷經歲月沉淀,不裝深刻了,才能真正放下各種行頭,擺脫名利束縛,這時候反而會覺得更通透、更徹悟了。

      “《不裝深刻》,從書名看就很‘深刻’——‘不裝’,是一種人生的姿態,‘深刻’,是一種人生的追求。”《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陳濤說,《不裝深刻》一書,是梁曉聲以飽滿的情緒、率真的語言,真誠打開自己的心靈世界,讓讀者看到一位長者飽覽世界名著時的讀書心得和睿智哲思。

      分享會上,75歲高齡的梁曉聲依然神采奕奕、精神矍鑠,非常健談,聊起文學作品時滔滔不絕、引經據典,分享創作經歷時更是如數家珍、思維敏捷,不時妙語連珠、幽默詼諧,經常引來現場觀眾會心大笑和陣陣掌聲。

      文學是和城市息息相關,是彰顯一座城市氣質的文化“軟實力”。看到臺下熱愛文學的南通市民扶老攜幼前來,梁曉聲心生感慨:“南通雖然是第一次來,但我并不陌生。從清末狀元張謇,到人民藝術家趙丹、著名作家卞之琳,再到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吳義勤,他們都是南通人。這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

      縱觀世界和歷史,一位文學作家、一部經典作品,往往會成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不朽標志。梁曉聲認為,文學和城市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一座城市能培養出一位甚至幾位優秀的作家,繼而形成一種濃厚的文學氛圍,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城市氣質。生活在這里的市民特別是青年人,受之影響,形成愛好寫作、推崇閱讀的習慣,這個城市必定是充滿活力、讓人如沐春風的地方。”

      畢生博覽群書,大多數時間同閱讀、同創作為伴,并成為一名蜚聲中外的著名作家,梁曉聲認為,雖然文學是帶有消遣休閑性的,但一個人長期和書籍保持著親密關系,他面前就多了一座橋梁,引領他邁向更大更無盡的空間。“讀書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的時候,給你一種內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