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一場現實與理想的碰撞 董宇輝對談李娟引發爭議
      來源:新民晚報 | 趙玥  2024年08月26日08:47

      李娟與董宇輝

      前兩天,一場網紅主播董宇輝與作家李娟的對談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有人說是“假文化人遇到真文化人”,有人說是“理想撞到了現實”,還有人在他們各自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不管是非對錯,流量都轉化成了銷量,近2個小時的訪談,在全程沒有介紹書籍的情況下,李娟的作品銷售超過20萬冊,最高在線人數超過了40萬。

      意料外的率真

      直播前,李娟坦言對董宇輝列出的采訪提綱作了充分的準備,甚至好幾晚都沒睡好,“豁出去了”,才來到直播間。用當下流行的MBTI人格測試來說,李娟妥妥是個性格內斂的“i人”。但是董宇輝提出的大部分問題,卻讓李娟錯愕,這和她準備的完全不一樣啊?因而在鏡頭前,她表現出了緊張、不安,以及一些慢節奏的停頓、空白。

      當1993年的董宇輝提出可以和1979年的李娟做朋友時,很多人感覺到的是一種男性的“爹味”,以及當李娟自我剖析時,董宇輝的雞湯式安慰也被認為沒有必要。其實,李娟既然愿意冒著巨大的不適走進直播間,一定是對董宇輝認可的。

      碎片化的傳播,讓大家只關注到了李娟用“一坨”來形容董宇輝對她的夸贊,卻鮮少有人看到,李娟還對他說過:“無論什么樣的聲音評判你,你確實幫助了很多偏遠地區平凡的、沉默的勞動者們,當然也幫我賣了很多書。宇輝是讓人欽佩的年輕人。”

      與娓娓道來的文字和冷不防出現的幽默感不同,李娟跳脫紙面的形象,社恐得讓人有些不敢相信,卻也讓人感受到她的率性天真。她把自家院子里唯一一顆紅了的番茄,送給了董宇輝。她也看過董宇輝的帶貨直播,卻因為配送區域不包括新疆作罷。當董宇輝客氣地表示下次需要什么寄給她,她直接說:“我可以去其他直播間買。”面對“寫作使命”這樣宏大的詞匯,李娟直言自己沒有想過,寫完后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

      可預見的非議

      雖然在新疆過著看似離群索居的生活,可是李娟卻做不到超然物外,網上的誤解讓她痛苦,這也成了她在直播間謹言慎行的緣由。她說:“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難免會被誤解,但可能我是一個作家,如果大家誤解我,說明我沒有表達準確,我沒有做到最好。”她也羨慕那些精力無比旺盛、戰斗力十足的人,隨后董宇輝問她:“你會渴望變成那樣的人嗎?”“娟姨”人間清醒地回答道:“我不會渴望自己辦不到的事情。”

      這場直播后,非議指向了董宇輝。李娟的文字是一種對人類情感和生命本質的探索,代表了一種對生命之“重”的追求。而董宇輝的形象則顯得更為“輕”一些。他從講臺走向直播間,是許多丈母娘心中理想的女婿形象,一度被譽為直播界的清流,創下了眾多書籍、期刊的現象級銷售數據。但在一些人看來,這種傳播形式顯得不夠“深刻”或“純粹”。

      真假文化人的看法,說到底源于對文化傳播形式和深度的傳統觀念——即真正的文化人應該遠離商業利益,專注于學術或創作本身。這就讓人想起不少網絡文學作品的書粉抵制作品被影視化改編,遭到作者哭訴“我也是要吃飯的”。

      無對錯的選擇

      這種“輕”與“重”的對比,正是他們對談引發爭議的一個核心原因。李娟的理想化表達和董宇輝的現實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李娟的文學創作關注的是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她的文字充滿了對內心體驗和人類情感的重視。董宇輝話里話外的現實感和實用性,與李娟的理想化表達并非一路。

      董宇輝和李娟都有農村生活的經歷,而董宇輝顯然更加渴望出人頭地,他不允許自己透露出脆弱的一面,一度讓自己精密得像儀器一樣、辛苦得像牛馬一樣前行,甚至一天不工作、不勞累都是可恥的。李娟的野心體現在不愿意重復自己,她目前的蟄居狀態,是為接下來的寫作進行準備,“我不是要突破自己,是不想順著慣性去寫作。”她也坦然道出,才華是有生命力的,它會出生,也會死亡。

      李娟代表了那些追求內心寧靜、專注于精神世界的人,他們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尋找心靈的棲息地。而董宇輝則代表了那些在現代社會中努力平衡理想與現實,追求實用價值的人,他們試圖在生活的壓力下找到前進的動力和方向。這種自我投射讓觀眾們感到熟悉和共鳴:在文學和商業之間,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和道路。

      最終,這場對談讓我們意識到,最偉大的依然是文學,一本本《我的阿勒泰》《遙遠的向日葵地》《冬牧場》陸續發往讀者手中,觸動的共鳴與思考,想必會比一場直播要深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