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法文明交流新案例:圖像小說連接兩國讀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4年08月22日08:42

      今年6月,作為“中法文化之春”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中法“圖像小說節”(Fête des Bulles)回歸中國,吸引眾多讀者。

      法國《歐洲時報》近日專訪了后浪出版公司旗下漫畫品牌“后浪漫”主編呂俊君。他介紹,圖像小說如今在法國出版界已成為一股越來越重要的力量,背后原因除了才華橫溢的作者和高度包容的讀者,中國漫畫家的存在也不容忽視。

      題材嚴肅、讀者成熟 圖像小說在法國受歡迎

      談起圖像小說,必須從漫畫(comic books)開始。西方漫畫起源于英國,20世紀后期走入大眾生活,而法語連環漫畫(BD)是其中突出代表,如1929年開始連載的《丁丁歷險記》。二戰后,BD更加壯大,并被認可為獨立于繪畫之外的“第九藝術”。

      圖像小說則是一種新的漫畫類型。這一名詞于1978年出現在美國,意在與低齡化的商業漫畫做出區隔,主張比肩嚴肅作品的文學化創作,歡迎更有深度的成年讀者。同一時期,歐洲也出現符合這一定義的作品,比如《太空英雌芭芭麗娜》(1962-1964)與《咸海之歌》(1967-1969)。2018年,圖像小說已占據法國圖書市場總銷售額的25%。

      呂俊君介紹,其實,許多法國作者不將自己視為專業漫畫家。在他們看來,漫畫只是一個載體,與文字、音樂、攝影等表達形式沒有區隔。法國作者也因此不會自我設限,會持續嘗試“新玩法”。法國漫畫界尊崇“作者性”,會給作者留出盡情發揮的空間。同時,法國讀者在漫畫領域的審美也非常多元、包容,格外關注多元、嚴肅的議題。

      “中國漫畫對法國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

      2005年至2006年,幾乎在“中法文化之春”創辦的同時,圖像小說開始為中國大陸讀者所知,并于2015年后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圖像小說在中國的傳播,許多年輕漫畫家把法國漫畫作者視為偶像。但呂俊君表示,法國漫畫家其實也受到了中國的影響。“中國漫畫對法國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他說,“我接觸過的法國漫畫家中,有一大半都說看過中國連環畫……中國連環畫的畫工,他們是絕對佩服的。”

      20世紀50至70年代是中國連環畫的輝煌時期,出生于1922年的著名連環畫家、線描大師賀友直是其中翹楚,其作品曾在歐洲歷史最悠久的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展映。“有一個法國漫畫家跟我說,他在見到了賀友直的漫畫之后,才發現自己以前是不會畫女性的。”呂俊君說。

      他覺得,漫畫在溝通兩種文明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記得有一次,他向前任法國駐華大使羅梁(Laurent Bili)推薦了一位法國漫畫家,羅梁卻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厲害的”,并向他推薦了在中國名不見經傳、卻在法國十分有名的云南漫畫家李昆武。“(人與人之間)聊起漫畫的時候會很輕松,這種形式自帶幽默感。交流起來,自然就變得親近了。”呂俊君說。

      “每次看法國漫畫的時候,都覺得它會自然流露出法國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如果我們也能把中國漫畫推廣出去,效果一定很好。”如今,呂俊君與他的同事正在把中國圖像小說介紹到法國,已經出版的作品包括“80后”作者吳青松的國風漫畫《山海戮》。這本書以《山海經》等中國古典神話傳說為基礎,講述了一個融合廢土、蒸汽朋克等元素的奇幻大陸上一群冒險者的故事。呂俊君說,他最近還把北京插畫師老葛的《漫步八十年代》推薦給一個法國編輯,這是一本講20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風土人情的圖像小說。“有機會的話,我們都會推薦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