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對望 煙火日常 ——訪紀錄片《馬王堆·歲月不朽》導演李東珅
站在湖南博物院三樓展廳門口,冬日下午四五點鐘的陽光照進巨大的玻璃窗,在導演李東珅腳下形成了一條劃分明暗的線。窗外是長沙這座城市熱鬧的煙火日常,當他轉過身來,背后那些躺在暗處的馬王堆出土文物,無聲地訴說著兩千多年前辛追家族的點滴過往。古今對望、煙火日常,今年元月李東珅勘景時眼前的這一幕,給了他創作紀錄片《馬王堆·歲月不朽》的最初靈感。
據李東珅介紹,《馬王堆·歲月不朽》展現了兩千多年塵封的三千多件文物,呈現出辛追家族的日常全景:竹簡上記錄下的菜肴品類繁多,還能看出兩千多年前辛追一家的餐桌喜好;小漆盤、漆耳杯等文物寫有的“君幸食”三字,折射出古人對于生活日常的重視,也將兩千多年前人們“好好吃飯”的祝福傳遞給同樣喜愛美食的現代年輕人;一號墓出土的眾多化妝品,透露出自古以來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從未停止;保存完整的博具,讓今人得以想象出彼時人們悠閑之余玩樂的熱鬧場面……每一件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連接古今的橋梁。從精致的飲食器具到雅致服飾,從天文地理到黃老之學,李東珅發現,原來古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世界觀中的務實與浪漫,與今天的年輕人并無二致。此外,馬王堆出土的文物還見證了中國早期思想文明的變遷過程,而這也是最吸引他的地方?!捌鋵嵨覀兘裉炜吹降摹兜赖陆洝芬擦T,《易經》也好,跟馬王堆墓葬出土的都不一樣。它們是中國早期文明思想的重要留痕,而對其歷史衍變的研究今天還在現實中繼續?!?/p>
與過往考古發現類紀錄片常見的“專家采訪+發掘回顧”形式所不同,此次李東珅轉而把整個博物院當作一個大攝影棚來進行美學表達。他帶領主創團隊借助CG特效層層打開湖南博物院玻璃展柜內厚重而靜默的辛追夫人的四層棺槨,高清鏡頭下,流云紋路和色彩細節生動浮現,瑞獸和神仙的動作清晰可辨。他和同事在湖南博物院拍了50天的時間,幾乎每天都會拍攝至晚上游客散去。不只是文物,湖南博物院的建筑構架如墻體、電梯甚至前來觀展的觀眾都成為他們的拍攝對象。李東珅對這些細節有自己的獨特思考與感受,例如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博物院內從一樓至三樓上升的滾梯,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湖南博物院每天要接待約一萬五千名的參觀者,那個上升的滾梯非常狹窄,我第一次走在這里時便感到很震撼,電梯就像是一個通往辛追夫人墓的墓道?!?/p>
8集紀錄片《馬王堆·歲月不朽》不再是一個線性敘事,而是以板塊為結構。李東珅談到,紀錄片前三集構成“發掘”板塊,主要聚焦墓坑發掘;第4、5、6集構成“研究”板塊,研究辛追家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最后兩集構成“布展”板塊,展現日本建筑師磯崎新對湖南博物院的建筑構想與館內工作人員的布展邏輯。
如果說,他此前執導的《中國》(第一季)、《中國》(第二季)與《河西走廊》以人物故事作為敘事動線的依憑,那么到了《中國》(第三季)與此次的《馬王堆·歲月不朽》,則全部靠文物發現來懷想、溯源中國早年的思想文明。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是文博題材紀錄片創作的主要難點。李東珅認為,文物“活”起來絕不僅僅是將文物形象擬人化,用動畫等手法讓其眨一下眼、說一句話,更重要的是讓文物在觀眾心中“活”起來,讓觀眾看到文物時,可以準確感受它在歷史上的應用場景,甚至可以感觸到當年使用這件文物的人,理解其所處的時代,“比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素紗襌衣,重量僅為49克、不到一兩,輕紗薄如空氣,看上去是透明的,制造技藝可謂巧奪天工。我們想要通過這件文物,讓觀眾走入漢代紡織業的繁榮盛景,了解那個時代的審美需求?!睘榇耍o錄片《馬王堆·歲月不朽》中的每件文物都配有一個二維碼,觀眾可以通過掃碼進一步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適逢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該片已于8月19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