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齊風淄火》:文化“兩創”的文學探索
      來源:中國青年作家報 | 劉偉  2024年08月21日09:07

      宋人張載“橫渠四句”有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賡續文脈,追求“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天下大道;發展文化,踐行“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理論品格。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大命題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融入生活、深入人心、振興民族、促成大業,是當下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

      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文學藝術,以含蓄蘊藉包羅萬象,以審美體驗引發共鳴。于是,受出版社的邀約,作家厲彥林欣然執筆,以當下研究火熱的齊文化和流量爆棚的淄博燒烤為切入點,深入挖掘淄博地域文化的豐富內涵,將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巧妙融合,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齊風淄火》,為文化“兩創”提供了生動的文學范例。

      讀通《齊風淄火》,首先要讀出三千年齊文化的泱泱之風,讀懂上萬里淄博城的人間煙火。

      何為“齊風泱泱”?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齊國在鹽堿害生的貧瘠僻壤上創造了百工居肆、百業俱興的商業富庶,在田氏代齊的政治危局中書寫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稷下傳奇。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主要源頭、重要組成部分,齊文化以八百年的歷史開創了尊賢尚功、因地制宜的社會風氣,以三千載的傳承夯實了務實包容、開放創新的發展底氣。正如吳公子季札所嘆,“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又如太史公所感,“洋洋哉,固大國之風也!”

      何為“人間煙火”?以齊文化為根脈,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陽光,淄博各個區縣的諸多領域,就像粗壯的枝丫歷經風雨磨礪,向善而生、向美而長,頑強開出了爭奇斗艷的絢麗花朵:陶琉文化凸顯平民特色、不斷守正創新,聊齋文化堅持百姓立場、立足社會現實,焦裕祿精神根植孝鄉文化、融合馬克思主義真理,絲綢紡織商埠文化秉持重義輕利、演繹大商無算,馬踏湖生態文化踐行綠色低碳、探秘綠水青山……淄博這片熱土,以年輪為軸,天地氣息融通,萬籟和諧共鳴;又以一縷煙火為緣,點燃了世人不遠萬里爭相奔赴的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燒烤文化”。故此,你道這“人間煙火”便只是那膾炙人口的燒烤之火?分明還是那地方政府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的洞若觀火,滿城百姓當仁不讓、友好熱誠的星星之火,蕓蕓眾生不問出處、同歡共樂的紅紅火火!更是那歷久彌新、厚積薄發的文明之火、文化之火!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弊x《齊風淄火》,在文化浸潤中還能讀到作者飽含詩意的傾情投入。仿佛一位閱盡繁華與滄桑的哲人,引領我們漫步歷史與現實的通道,輕觸照亮淄博文化的束束微光,如化雨春風。

      像蒲松齡,雖然功名未就、壯志難酬,卻一生堅持平民視角,寫鬼寫妖、刺貪刺虐,作經編書、普及知識,甚至年近古稀仍以詩文為投槍和匕首,討伐貪官污吏,為百姓鳴冤謀利,義無反顧、一身正氣。像李化熙,以過人才華為官明清兩代,身處高位,他便借勢使力,為商請命,力壓鄉里惡棍劣行,譜寫周村聲名遠播的“今日無稅碑”美譽;辭官歸鄉,他也不吝家私,代商繳稅,綿延六代繳納市稅,助推周村商賈云集的“旱碼頭”奇跡。像司惟利,淄博興利陶瓷有限公司負責人,生于窯村,長于窯村,當發現渭一窯址后,他不惜少進多出,以千萬元的代價,十年如一日,配合文保部門修復古跡,保護窯址。他深諳事以緩成,精雕細琢,不急不躁……

      閱覽近上百卷相關書籍,多次現場調研和采風,讓厲彥林先生對淄博的文化故事歷歷在目、如數家珍;讓我們在為故事主人公的事跡拍案時,也為作者嚴謹赤誠的寫作態度折服,更為其平易淺近又文采斐然的行文特色、別出心裁又濃墨重彩的藝術構思贊嘆。

      寫焦裕祿,當然要寫他的精神,寫對蘭考的付出、奉獻和影響。作者突出刻畫了焦裕祿病危時的無力神態、愧疚心理,以及他和省委領導的真情對話。這位原本已經傾情忘我、戰天斗地的共產主義戰士,臨終前卻汗顏“沒有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沒有實現蘭考人民‘防洪、治沙、吃飽飯’的愿望,對不起黨,對不起組織,對不起蘭考人民”;而他真正“對不起”的,分明只有身無分文、隱忍劇痛的自己。所以,探病的張建民同志彼時那緊握病人、微微顫動的雙手,那奪眶而出、萬千不舍的熱淚,分明就是此時千萬讀者手捧書本、同頻共振的顫抖雙手和為之震撼、為之洗禮的盈眶熱淚!

      寫焦裕祿成長,自然要契合主旨,寫他對博山孝文化的傳承和對家鄉的繾綣、熱戀。作者集中描寫了焦裕祿臨別之際、隱瞞病情回鄉探親時的場景。寒冬臘月,他單穿薄襖,窮到連里襯都沒有,更因湊不齊路費,不得不借用了縣委辦公室職工的互助金才實現了探親夙愿。大年初一,他逐家拜年,與兒時村里的伙伴、一起吃苦受累的鄉親和并肩作戰的戰友一一告別。他談起家鄉脫貧致富的工作設想,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病痛之軀。離鄉返程,他告別送行的母親,茫茫白雪中,瞥見母親的蒼老,萬般愧疚與不舍讓他跑回娘的跟前,“撲通”一聲跪別在天地間,霎時雪花飛舞渲染蒼茫,山巒共泣勾勒成墨……而共泣的何止有彼時的山河,更有此時的讀者,恨不能幻為片片飛雪,撫平慈母額頭的皺紋,拂去孝子訣別的傷痛!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厲彥林書寫文化、贊嘆文化,更思考文化、追問文化,正如他所言,“陽光能夠直接普照河山萬物,精神之光必須經過中轉或傳播,經過心靈的咀嚼消化,才能照耀心靈、啟迪人心、燭照未來”。仿佛一位洞穿社會和人性的智者,引領我們追尋平和與理性的光輝,如手擎炬火。

      故《齊風淄火》雖然起筆于泱泱齊風和人間煙火,落筆卻早已著眼在中華文明和百姓家國。

      因為“齊文化在三千年的形成發展過程中,經過碰撞、交流和融合,穿越時空隧道,融入滿天繁星,匯入中華文明主脈,推動中國歷史、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國早期文明的形成和發展”。而時至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早已“把中華民族一切優秀傳統‘看成和自己血肉相連的東西’,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融合起來,破解中國革命改革建設面臨的問題,尤其是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難題”。

      這便是作者的高度,既贊嘆輝煌的歷史和現有的政績,又揭示矛盾的溯源和當前的弊病。更是作者的情懷,貫通承傳與創造,融合思辨與揚棄,直面現實痼疾之不堪,讓人敬佩;探索對癥救世之良方,給人希望。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作為齊魯文化的發源地,山東大有可為,應有作為。作為齊文化的發源地,淄博當仁不讓,奮力先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紅隼的孵出,各種物產如水中之金充沛、奪目、豐盈,佐證了馬踏湖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優良,不正是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綠色低碳、天人合一路徑的嘗試?以書香四溢的氛圍營造環境,以全面細致的工作拴心留人,形成自身虹吸和聚集效應,使廣大人才得以投身熱土、嶄露頭角、實踐理想,不正是對現代化的本質——人的現代化道路的探索?

      一種文化只是一個基因,一座城市只是一個縮影?!洱R風淄火》以純凈靈魂、融化血液的書寫,擂響了齊文化振興的戰鼓。

      “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币晕幕?、以文惠民,愿淄博市民讀《齊風淄火》,增強文化自信,匯聚拳拳鄉情!“薪火不停焰,風波浩亡垠?!币晕臐櫚?、以文興業,愿淄博游客讀《齊風淄火》,砥礪文化自覺,振奮報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