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茅獎小說《千里江山圖》改編連環畫,為什么火爆
      來源:上觀新聞 | 施晨露  2024年08月19日09:41

      “好像這個時刻重新來臨,迫不及待要把連環畫拿回家去看起來。”

      “我是連環畫愛好者,很久沒有如此盛大的連環畫新作首發簽售活動。”70后王女士說。

      “我看過《千里江山圖》這部小說,有思想內涵,也好看。”80后陳女士說。

      “我在海德堡大學讀博士,連環畫是我即將開始的課題。在隊伍里看到這么多和我一樣的年輕人,收集了重要的研究素材。”00后小宋說。

      8月17日上午,根據茅盾文學獎同名獲獎小說改編的新創長篇連環畫《千里江山圖》在上海書展首發,中央大廳活動區被長長的讀者隊伍包圍,兩側大扶梯的人流接上了龍,熱火朝天的情景讓原著作者孫甘露都直呼:“驚呆了。”

      為何這場首發如此“熱”,孫甘露分析:“一是說明讀者對《千里江山圖》這本書所反映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在上海的這段歷史非常關注、感興趣,二是很多朋友對連環畫這個中國特有的畫種十分喜愛。”

      《千里江山圖》連環畫分為《風起云涌》《千里追蹤》《決戰浦江》三冊,由50后桑麟康、60后滿振江、70后倪春培三代畫家聯合繪制。三位畫家確定了三條創作原則:首先是傳統單線白描加小黑墨塊;其次是生活化地確定人物造型,提高人物辨識度,避免臉譜化;三是注重生活場景,服裝、道具、街面廣告都要有上世紀30年代的特征。他們根據小說提供的線索到故事發生地走走看看,借助圖書館、互聯網,了解當時馬路上的機動車、空中的電線走向,收集1933年馬路廣告圖片信息,每一處細節都不馬虎。

      “以畫稿作為舞臺尋找圖文切入點,作為創作者扮演著故事腳本中的‘正反人物’,充當‘販夫走卒’,我們三人在同一條時間隧道中來回穿梭、分分合合。”上海市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主任桑麟康說,連環畫就像隨時可以閱讀的移動故事庫,連環畫創作者要努力做到原作改編、畫面呈現、讀者對形象的認知度,三者越接近,就越接近成功。

      上海被譽為“中國連環畫的搖籃,連環畫的重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連環畫作品,如《三國演義》《山鄉巨變》《紅巖》《紅日》《鐵道游擊隊》《朝陽溝》。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侯培東說,“將《千里江山圖》這部具有深刻精神內涵的長篇小說改編為連環畫,是我們在新時代的一次重要嘗試,直到印刷前最后一刻仍在努力修改完善,力求原著中的代表人物、經典情節及故事精髓能夠準確、生動再現,能向讀者、連環畫愛好者交出一份令人驚喜的答卷。”

      連環畫《千里江山圖》首發吸引全國各地讀者。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隊伍中遇到山東來滬旅游、特意逛書展的朱先生,“我在喜馬拉雅聽過《千里江山圖》有聲劇,長篇小說改編連環畫很好,故事梗概都清楚了,我們這代人很喜歡連環畫的白描畫風。”

      江蘇泰州來的徐兗兵告訴記者,就是看到有這場連環畫首發,一家三口舉家來逛上海書展,“我是60后,從小看連環畫,家里收藏近2000冊。連環畫要有新作,才會有活力,被一代代人閱讀下去。”

      連環畫《千里江山圖》首發吸引全國各地讀者。

      徐兗兵和很多連環畫愛好者的心聲得到回應。上海作協黨組書記馬文運介紹,《千里江山圖》是上海作協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合作發起的“重大主題連環畫創作出版項目”首個成果,未來將進一步促進文學與連環畫融合,改編原創作品或策劃新選題創作連環畫腳本,推出更多連環畫新作、佳作。

      長篇小說《千里江山圖》出版以來,已有話劇、廣播劇、有聲劇、評彈等多種藝術改編,電影、電視劇已進入前期創作,還將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搬上舞臺,充分顯示了上海當代文學創作紅色IP的魅力和吸引力。

      “對《千里江山圖》這部小說來說,最重要的支撐就是我們的家鄉、生于斯長于斯的大上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我們在這里感受、成長、經歷,喜怒哀樂伴隨其間,某種意義上,上海就是我們的一切。”孫甘露說,回憶起少年時代的上海,常常就是在夏天,弄堂里、屋檐下,找個陰涼處,搬個小板凳,看連環畫,“好像這個時刻重新來臨,迫不及待要把連環畫拿回家去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