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第七屆“中坤國際詩歌獎”頒獎 98歲詩人灰娃現場領獎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張中江   2024年08月15日18:09

      8月14日下午,2024中美詩歌節暨第七屆“中坤國際詩歌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人文學苑舉行。中國詩人灰娃和美國詩人珍·赫什菲爾德(Jane Hirshfield)榮獲本屆中坤國際詩歌獎獎項。典禮現場,來自中國和美國的80余位詩人和詩歌評論家,出版界、藝術界人士齊聚此次詩歌盛典。中國詩人灰娃以98歲高齡,親臨現場接受領獎。頒獎典禮由北大中文系教授姜濤主持。

      據介紹,本屆“中坤國際詩歌獎”設中國詩人獎與外國詩人獎兩個獎項。其中,對用漢語寫作的詩人的評判標準重點在于其獨創性,并且要達到較高的思想和藝術維度,具有突出影響力和終身成就的考量;而對國際詩人的評選條件則注重其作品的中文譯著對中國當代詩歌是否產生重要影響,且作品具有深刻內涵,并享有較廣的國際聲譽。從眾多詩歌名家中脫穎而出的獲獎者,將獲得獎金,從而助力其詩歌事業的傳承。

      本次活動由中坤詩歌發展基金主辦,由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和俄克拉荷馬大學國際研究學院美中關系研究所擔任學術支持單位,由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為支持單位。

      灰娃是當代詩歌創作中一個獨特的現象,是人類精神自救的一個奇跡。她在年近半百之際,開始了詩歌創作。在40余年的時間里,她把故鄉、革命、現實、內心的掙扎、靈魂的獨語盡情地書寫下來。在書寫的過程中,她焦躁不安的情緒得到了安撫,困擾多年的精神疾病得到了救治,灰娃是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她的經歷以及詩歌寫作的神奇性不經意間成為了“灰娃現象”,形成了一道傳奇的風景。向人們昭示著在任何年代里,即使微不足道的個人也可以通過詩歌掙脫現實的桎梏,找到靈魂的棲居之地,完成精神的自我拯救。尤為可貴的是,在她九十多歲高齡時,她仍有飽滿的激情堅持寫詩。

      評委會在給灰娃的授獎詞中寫道:灰娃的詩,源自她生命中的疼痛和對這種疼痛的平復。她的創作是自發的,她把故鄉、革命、現實、內心的掙扎、靈魂的獨語盡情地書寫下來,融匯了對自然的感悟、對歷史的思考,包含了深沉的智慧。

      “詩歌是一些‘小東西’,可以放在口袋里,也可以存放在心靈之中。然而,路過的旅行者的‘渺小’卻能喚醒并改變他們周圍山脈的‘廣大’”。這是美國當代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珍·赫什菲爾德(Jane Hirshfield)對詩歌的定義。

      赫什菲爾德曾榮獲美國唐納德?霍爾-簡?肯庸詩歌獎、美國國家藝術基金獎、古根海姆獎、洛克菲勒基金獎、美國詩人學會獎金,哥倫比亞大學翻譯中心獎等多項獎項,并曾當選為美國詩人學院的理事,被選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在詩歌創作和詩歌研究領域擁有較高的成就。

      她的詩學沖破了英美詩歌的封閉堡壘,扎根于她自己的生命經驗。佛禪思想與中日古典詩學是赫什菲爾德詩學的重要源泉,更且直接影響了她的生活方式。她的詩融入了敏感復雜的現代心智,或者說貫通了西方傳統的內省和啟示性。她熟讀李白、杜甫、王維、和泉式部、芭蕉等中日古典時代的詩人的作品,并一直孜孜不倦地向英文世界翻譯引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觀看角度與方式。她的作品生活在事實與想象、欲望與失落、無常與美麗的交匯處——所有這些維度構成了我們共享的存在。因此,她也說“詩是對存在的澄清與放大”。

      近些年來,赫什菲爾德越來越多的關注環境和生態保護,被譽為在詩歌、科學和生物圈危機交叉點上工作的詩人。

      評委會在給珍·赫什菲爾德(Jane Hirshfield)的授獎詞中評價到:作為自然世界與我們復雜內心生活之間聯系的敏銳觀察者,她的作品是現代英語中將情(qing,深厚的人類情感)和境(jing,我們生活的自然景象)融為一體的典范,在這種無縫的連續體中,兩者彼此塑造。通過這兩種元素的相互作用,赫什菲爾德創造了這樣的詩歌:人類的洞見(情感和思想)主要作為境的延伸而出現,樹木、河流、石頭或一只鹿——這些都被仔細觀察并以清晰的方式呈現出來,生動地帶入我們的視野,成為通向我們內在生活更深理解的入口。

      8月14日下午的頒獎典禮結束后,還在北大中文系舉辦了一場中、美詩人之間的詩歌對話。中方出席對話的主要嘉賓有:陳曉明、西川、張清華、孫曉婭、周瓚、姜濤、黃怒波等,美方出席對話的主要嘉賓有:剛剛獲得第七屆中坤國際詩歌獎的詩人Jane Hirshfield珍·赫什菲爾德,Christopher Merrill克里斯托弗·梅里爾,Jonathan Stalling 石江山,Shin Yu Pai白欣宇。會議由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桃洲主持。對話的主題圍繞“詩歌的當代性、公共性及內在邊界”展開。

      本次獲獎的詩人灰娃,是中國詩歌創作躬耕不輟的踐行者,她篤定地秉持著自己的詩歌觀,創造出神秘瑰奇的生命境界,實至名歸。此次獲獎,是中國詩歌界對她的終身成就的肯定和褒揚。珍·赫什菲爾德的獲獎,則進一步顯現出“中坤國際詩歌獎”這一民間獎項開闊的國際視野,不斷擴大的影響力,以及與國際詩歌界的良好溝通。

      此次頒獎典禮的成功舉辦,為推進中國詩壇的傳承與發展、促進世界文化交流方面均提供了積極助力。

      2017年起,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聯手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The Universty of Oklahoma)舉辦了首屆“中美詩學對話”系列活動。提議從2017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奇數年份在美國,偶數年份在中國舉辦,邀請兩國詩人與批評家共同討論中美詩歌現狀與歷史,促進大國詩歌的交流互動。2017年赴美訪問的詩人學者是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理論批評家王光明,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詩人西川。2018年第二屆在中國舉辦,來自美國的詩人有貝內特·沃頓(Barrett Watten)勞拉·穆倫(Laura Mullen)、艾莉森·艾德勒·漢芝·庫克(Allison Adelle Hedge Coke)、金詠梅(Myung Mi Kim)、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中國詩人西川、于堅、王小妮、王家新等。2019年第三屆中美詩學對話活動在美國中部的密蘇里州大學、俄克拉荷馬大學、阿肯色州大學等地巡回舉行,中國詩人舒婷、陳仲義、臧棣、孫曉婭赴美代表參加。

      多年來,在中坤詩歌發展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開展了頗有成效的學術研究、研討和交流工作,對中國詩歌的推動起到了正面的引領,擔負了提升學術高度的責任,為中國詩歌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此次中美詩歌節將圍繞頒獎典禮、詩歌對話、文化考察、詩歌朗誦四大板塊,分別在北京和陜西吳堡兩地開展。北京活動結束后,與會的中、美詩人還將走進辛莊課堂,與辛莊課堂聯合創始人張維迎和黃怒波,以及陜西當地的詩人,在黃土高原的陜北村莊,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與詩歌朗誦會。朗誦會由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孫曉婭主持。

      “中坤國際詩歌獎”是中坤詩歌發展基金設立的一個國際性詩歌雙年獎項,是中國國內頗具影響力的面向國際的民間詩歌獎項,現由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主辦。

      “中坤國際詩歌獎”倡導詩歌中深切的人文關懷、批判精神和思想維度,在廣泛的國際交流中促進中國當代詩歌的繁榮和發展。獲獎者由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聘請具有廣泛影響的海內外專業人士組成評委會,經過嚴格的評選程序產生。

      本屆“中坤國際詩歌獎”的評審委員會由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冕擔任名譽主席,由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吳思敬、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詩人、翻譯家、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西川,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桃洲、孫曉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姜濤,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副院長黃怒波和俄克拉荷馬大學大衛·L·博倫國際學院的院長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等9位學者批評家組成評委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