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文匯報今推系列報道,見證一座書香之城與愛書人的雙向奔赴 逛不膩!“全勤鐵粉”告白上海書展
      來源:文匯報 | 許旸  2024年08月12日08:00

      俞亮富曬出歷屆上海書展的部分入場券等。 (受訪者供圖)

      2024上海書展前兩周,文匯報旗下融媒短視頻《全網(wǎng)尋上海書展“全勤讀者”》發(fā)出,不到24小時“許蜜桃下午茶”視頻號后臺涌進(jìn)不少點贊與留言。幾番采訪下來,一位上海書展20年“全勤鐵粉”的畫像逐漸清晰——63歲的俞亮富,書展20年里,無論高溫、臺風(fēng)、暴雨,一屆不缺。

      “第一屆上海書展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一晃20年過去了。不光每屆打卡,我甚至在2019年利用公休,7天都泡在書展里,‘7進(jìn)7出’全勤;去年除了8月17日,其余6天6進(jìn)書展,差點又是一個全勤。”如此“全勤”中的“全勤”,堪稱書展“大滿貫”。俞亮富家里有專門的箱子存放和上海書展有關(guān)的入場券、紀(jì)念冊、海報等資料,甚至還有標(biāo)著書展字樣的購書塑料袋。他用手機(jī)隨時記錄書展所見所聞,串成了圖文并茂的“美篇”App專題相冊。“每年夏天,總期待8月愛書人的節(jié)日。20年下來,似乎已成習(xí)慣,也算是生活儀式感吧!”

      50元稿費、1000本簽名書、無價的喜悅

      東方網(wǎng)曾舉辦“上海書展走過10年”主題征文,作為書展常客,俞亮富找出過往記錄,整理上傳《我的上海書展日記》,很快被編輯選登到網(wǎng)站首頁。他還從郵局收到了50元稿費的取款通知單。

      如果說投稿發(fā)表是逛書展帶來的意外驚喜,那攢下心儀名家簽名本則是不竭的動力源泉。“上海書展中外名家云集,自然能收集到不少簽名書,這是書展帶來的附加值。”俞亮富坦言,喜歡收藏簽名本,并非在乎是否增值,更多是出于愛書人對書的珍愛,對作家的一份敬仰。

      “網(wǎng)上有專門賣簽名書的,要價還很高。但真真假假搞不清楚。我手頭有千本寶貝,雖有市場標(biāo)價,但簽書時和作家面對面交流積累的喜悅是無價的。它們凝聚了我和書展的故事,就像翻開紀(jì)念冊,看到寄語、簽名和落款日期,會自動浮現(xiàn)熱火朝天的場景。”比如,王安憶小說集《雨,沙沙沙》是俞亮富1981年參加工作后買的第一本書,一直珍藏著,在2009年書展上海圖書館分會場,他專門尋到王安憶簽書,“圓夢了”。

      從陳子善、葛劍雄、駱玉明、陳引馳、熊月之等學(xué)者,殷之光、鮑國安、張杏聲、溫玉娟等演員,到梁永安、凡一平等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作家班師生,再到出版人俞曉群寫下“人書情未了”……俞亮富對“追”過的簽名書如數(shù)家珍,列出了一串“高光”片段——

      2004年第一屆書展首日,西一館舉辦《天地蛋》新書簽售。“為什么我記得這么牢?這本書作者俞天白是我讀中學(xué)時的語文老師,那天請本家俞老師簽名,還一起合影。我特別自豪。”

      2011年書展開幕日,2008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勒·克萊齊奧簽售,“一早出門,就遇上一場雷暴雨。”這場大雨后來被專程來滬的法國作家形容為“使路邊的樹顯得很幸福”。突遭大雨,開幕式推遲了1小時,“從8點半開始,等到11點多,排隊3小時,終于得到《巨人》《飆車》簽名本和他的簽名照”。

      2018年,關(guān)于衡山路的新書《衡山路》首發(fā),10位作者全部到場,“作為住在衡山路邊上的居民,當(dāng)然要買一本。”10個簽名幸福地“擠”滿了一頁。

      2019年書展收獲尤其大——“作家張抗抗《分界線》出版于1975年,40多年來一直期待她簽名,今終如愿。”當(dāng)時俞亮富提前準(zhǔn)備,找出一些家里藏書帶到書展,“共簽了22本,其中有張抗抗、葉辛、阿來、余華、鄭克魯、韋力等。加上書展上新買的8本書,本屆書展大豐收,增加了30本簽名本。”

      不光20年“全勤”,好幾屆還“7進(jìn)7出”

      “上海書展逛不膩,每天活動排得滿滿的,很豐富,質(zhì)量也比較高,一周里密度如此之高,其他地方很難替代,這正是書展吸引人的地方。有幾屆我‘7進(jìn)7出’,只要時間允許,自然會多泡一會。20年來,其中有一次延辦,一次停辦,總感覺生活中缺少了什么。”俞亮富還記得,2022年書展期間,噴水池廣場西側(cè)特設(shè)“書展歷程展示區(qū)”,踏上標(biāo)有年份的紅毯,添了儀式感,猶如走在20年來書展淘書路上。

      他一直喜歡書,崇尚“快樂讀書”。“除了8月書展,現(xiàn)在上海幾乎每周都有讀書會或講座,這是書香滿城帶來的幸福感,也使我的退休生活更加有滋味。”俞亮富從小愛逛書店,平時常去福州路古籍書店和藝術(shù)書坊參加活動,愛到明復(fù)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借閱。

      書展20載,有哪些變與不變?俞亮富想了想,不變的是書展依舊以買書為主,變化的是活動越來越多,城市參與度更廣——除了上海展覽中心主會場,各區(qū)多家圖書館、書店也作為分會場參與。國際文學(xué)周更是促進(jìn)了中外文學(xué)文化交流互鑒。

      就連入場券設(shè)計也愈發(fā)精彩,他和書友們發(fā)現(xiàn),2004、2005年入場券面上僅印“上海書展”和日期、時間、地點,簡單至極;2006年印有書展標(biāo)識logo;2009年呈現(xiàn)“我愛讀書,我愛生活”主題標(biāo)語;2011年起冠名“書香中國”上海周……還分了日場、夜場、指定日、團(tuán)體、專場、贈券等。2018年書展陳列歷屆全套入場券,五彩繽紛的券面吸引眾多收藏愛好者駐足觀賞。

      “最近兩三年轉(zhuǎn)為在線電子購票,收藏紙質(zhì)門票變難了,有點可惜。”如果要給上海書展提建議,這位鐵粉有個心愿——“記得上海曾評選過滬上十大藏書家、書香家庭等。其實書展也可做些文章,發(fā)起更多評選活動。”他觀察到,2020年上海書展首設(shè)“未來閱讀”展館,恰位于此前實體書店展館所在地,這是否是一種“新老交替”的暗示呢?

      “星期二是書展結(jié)束的日子,這些年每逢‘相約星期二經(jīng)典誦讀會’,我總會趕到中央大廳,當(dāng)誦讀聲響起,就意味著為期一周的書展快要結(jié)束了。”雖然新一屆書展還沒開幕,老俞的期待中已經(jīng)透著一絲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