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去北川》:走進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李志石  2024年08月05日17:01

      當我翻開《去北川》(上海文藝出版社)這本書時,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走進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比如,書中開篇便描繪了劉大先初到北川時的情景,他寫道:“北川的清晨,霧氣繚繞在山間,仿佛是大自然為這片土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紗幔。我站在廢墟之上,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震撼和哀傷,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待。”這樣的描述,讓我仿佛也置身于那片被災難洗禮過的土地,感受到了那份沉重與希望交織的情感。

      書中,劉大先從個體體悟入手,融合人類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對北川的歷史人文、民族記憶、地理變遷、風物傳統以及現實發展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劉大先通過個人體驗與觀察,生動描繪了北川的重建歷程。他提到,“在新縣城的規劃中,我們注重保留羌族文化的元素,讓這座新城既具有現代氣息,又不失民族特色。每當夜幕降臨,新縣城的燈光與羌族的篝火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這樣的描述,讓我仿佛看到了北川新縣城的繁榮景象,感受到了北川人民在重建家園的同時,也在努力傳承和弘揚自己的民族文化。

      書中還穿插了許多感人的重建家園的故事。比如,一位失去家園的老人,在重建過程中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周圍的人;一位年輕的基層干部,為了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不辭辛勞地走訪調研,最終成功打造了一條具有特色的旅游線路。這些故事不僅展現了北川人民的堅韌和勇氣,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在新時代的奮斗與追求。

      《去北川》還通過對北川人文歷史、紅色文化、風物傳統的深入剖析,讓讀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書中引用的民歌、史詩和民間故事片段,不僅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蘊,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這些具體的描述,使得《去北川》這本書更加生動、立體,讓人讀后難以忘懷。

      經過10多年的重建與發展,如今的北川已經煥然一新,成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地方。新北川縣城的崛起、基礎設施的完善、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都是災后重建的生動寫照。《去北川》通過記錄這一過程,展現了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不屈不撓、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這部作品告訴我們,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挑戰,實現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這部作品提醒我們,只有堅守自己的文化根脈,才能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風采。在北川重建過程中,羌族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新北川縣城在規劃建設中注重融入羌族文化元素,使得這座新城既具有現代氣息又不失民族特色。同時,當地還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推廣羌族手工藝等方式,進一步弘揚了羌族文化。

      北川當地政府通過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了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和提升。《去北川》通過對這些現象的深入剖析和展示,揭示了社會治理與民生改善之間的內在聯系。《去北川》還通過對北川人文歷史、紅色文化、風物傳統的生動書寫,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