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李春雷:向海而生 踏浪逐夢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李銳  2024年08月05日17:00

      伴隨深中通道正式通車,作家李春雷的長篇報告文學《龍騰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設紀實》(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春雷善于以小人物、小事件襯托大情懷、大時代,藝術而巧妙地以小喻大,收到見微知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這在《龍騰伶仃洋》的創作過程中尤為明確、顯著。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超級工程,涉及的工程技術繁密龐雜,涉及的建設人員群英薈萃,很容易“亂花漸欲迷人眼”,李春雷卻秉持“越是大事件、大題材,越要從細微處著手”的創作思路,將熱忱的目光和真誠的文字投向了施工一線,投向了那些在現場揮汗如雨的建設者,書寫他們活躍的思維,書寫他們不懼挑戰的精神,書寫他們甘于奉獻的品質,書寫他們不平凡的每一個精彩瞬間,以點點螢火,匯聚出璀璨的文字銀河。

      該書的語言極具特色,它們精道、準確、溫潤、博雅,將散文、小說、詩歌的語言特點,甚至新聞語言融為一體,聯合發酵,讓報告文學語言散發出獨特的藝術芳香。

      讀這部作品,不能只看其文字構筑的豐美表象,還要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溫度,解讀其中所蘊含的情懷之真、精神之美以及時代的滄桑之變。

      “深中通道建設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是‘大國工匠’的楷模,這正是當下最精彩的中國故事。在創作過程中,我力圖扎根于深中通道建設的方方面面,站在人類文明和國家戰略的高度,深度書寫項目建設中的英雄譜和多元現實意義。”李春雷對于這部作品的真誠發聲,既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紀實文學作家的時代擔當,更讓我們明白了深中通道這項國家重大工程所承載的時代內涵、精神動能,同時感受到了建設者的辛勤付出,以及激蕩在他們心頭的家國情懷。

      這是偉大新時代最動人的中國故事。

      誠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報告文學寫作更是如此。為寫好深中通道,為真正理解深中通道,理解那些面龐黝黑、雙目灼灼的建設者,在3年的時間內,李春雷心懷敬仰,多次深入各個建設現場,在如火如荼的工地上,在煙波浩渺的伶仃洋上,頂著烈日,鏗鏘有力地行走在鋼筋水泥叢林中,通過對工程現場的組織者和建設者大量的實地采訪,用敏銳的視角、細膩的筆觸、真實的情感、真摯的文字,將他們的日常生活、喜怒哀樂以及忘我的奮斗精神,全方位記錄下來。

      在這支浩浩蕩蕩的建設隊伍中,“80后”“90后”不可或缺地成為工程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精力充沛、敏捷果敢,為深中通道建設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動能與活力;他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點;他們聚群生智、合力生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不愧是“大國工匠”的楷模,他們不愧是當下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他們正是可歌可贊的中國故事。

      自古以來,伶仃洋阻隔了深圳與中山。曾經,胸懷大義的文天祥、林則徐和孫中山諸位大先生,面對伶仃洋的浩渺,也只能留下無奈與慨嘆。時至今日,處于大發展、大變化過程的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等諸多領域,早已從跟跑者變身為領跑者,從而使天塹變通途成為必然。

      李春雷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變化。

      竣工后的深中通道,像一條巨龍騰躍伶仃洋,成為橫亙在粵地厚重歷史之上的地理坐標,更是新時代中國人披荊斬棘、向海而生的精神圖騰。該書也以它特有的文學價值、文明高度和時代榮光,成為“見證深中通道工程建設的文學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