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蘇東坡時代》:北宋思想文化史的全息畫卷
      來源:文學報 | 馬良  2024年08月05日08:31

      如果說《海南島傳》是孔見寫下的第一部大書,那么《蘇東坡時代》則又一次完成了超越。孔見不僅啃下了這塊硬骨頭,而且完成度很高。這部40多萬字的專著在同類著述中木秀于林,是一部真正對得起“大宋風華”和以蘇東坡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群體”的用心用情之作,還為解析一個時代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模板。

      其實孔見這次新的突破也所來有自。還在閱讀《海南島傳》時,我就注意到孔見在那部書里找到了一種方法論,那就是“孔見對與海南有關的歷史文化人物的描述、評論,主要寫其海南經歷,但也以相當大的篇幅兼及‘全人’,這樣一部海南島史,實在是分量十足的。”在評述他所寫“蘇東坡:死透了的大活人”這一章節時,我直呼其為《海南島傳》一書的“文眼”,并且說“他是在增加歷史的厚度,探尋歷史發展及人物成長的本質,讓人們可以更加復雜也更加透徹地了解一時一地的歷史以及每個歷史個體更加普遍、深遠的意義”。(見馬良《地方歷史人文寫作的佳構——評孔見的〈海南島傳〉》)

      《蘇東坡時代》是個并不好駕馭的大歷史大文化題材。關于那個時代的記述,此前我們讀到的每每是個人的傳記,如蘇東坡傳、歐陽修傳、王安石傳、司馬光傳等等,要不就是文學史、哲學史著作,例如宋代文人集團、宋明理學史等相關著述,或者有關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著作。而蘇東坡所在的北宋時期群星璀璨,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人才最集中涌現的時期之一,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大家扎堆涌現、理學的“北宋五子”也與此同時,在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王安石變法也為那個時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于是人們也發現,缺少一部完整展現那個時代的社會文化史著作。如今,《蘇東坡時代》應運而生,孔見成功地填補了這一空白。

      文學史專家們往往從文學史流派演變的角度去認識那段歷史,同樣,哲學史專家們也偏向于從哲學史流派演變的角度去認識。反觀《蘇東坡時代》,孔見不僅“罕見地”將文學人物、理學人物、政治人物“冶于一爐”(其實他們本來的身份就有所交叉),而且敘述得既脈絡清晰,又搖曳多姿,同時還高屋建瓴,義理暢達。如果說《海南島傳》初步顯示了孔見的文史功力,那么《蘇東坡時代》就是他這方面抱負與才華的一次大爆發。

      作為一個很早就思考哲學意義,對東方人文哲學一直潛心體察、把玩者,孔見很難得地具備了大歷史觀,這樣他能將蘇東坡時代放置到中國歷史的大坐標系里去評價它的意義。他得出的結論是,北宋是“儒家王朝”。作品中,孔見征用了大量史料(例如宋代進士數量的激增),并且,其對宋代士子心靈史、社會文化史的切入也足夠深入,對每個代表的人物都起碼有一個章節較詳盡的描述和評論,因此,即便我們不完全認同孔見如此高的評價,至少我們應該可以從中感受到,“蘇東坡時代”確實堪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而且可以說,那個年代的士人風骨,放在今天思考知識分子問題時,也能提供一個思考的維度。

      正是因為有如此開闊的視野、如此超邁的胸襟和如此細膩而豐厚的思致,才帶來了孔見《蘇東坡時代》敘事的充沛。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本身就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集于一身的,任何“單向度”的取舍都難以窺其全豹,例如他與理學家如程頤之間的矛盾,就不僅影響了蘇軾“海外三書”的傳播與地位,甚至也影響了蘇東坡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蘇東坡時代》幾乎用了同樣充足的筆墨去刻畫理學“北宋五子”和文學“北宋六家”、蘇門四學士等等,實際上單單理學史、文學史都不足以展現北宋時代的風華,而孔見特有的對思想史、文化史的等量齊觀,反而成就了北宋思想文化史的第一次全息圖像的橫空出世。僅就這一方面的貢獻,孔見就足以在宋代文化史寫作上留下一筆。

      必須說明,孔見并不是一個歷史研究學者。他的寫作,也能看出“寫的好”與“寫得好”的區別——前者比較偏重于研究中有所發現,后者偏重于寫作形式、語言等等的完美。這也是我曾強調的“文人寫史”“作家寫史”自有其不可低估價值的所在。或者說,作家天生對社會人性的認識超出常人,也會以一種“戲劇觀”去觀察、解析歷史,因此,他們在寫史時是有血有肉的,是既見森林也見樹木,既有大歷史觀的磅礴大氣,也有具體人物的離合悲歡的。個人以為,這樣的寫史路向,值得提倡。實際上,“史學二司馬”也是具備這一特質的,中西史學里的高手、名著,也不乏其例。

      就這樣,我們在《蘇東坡時代》中看到峨眉與廬山、蜀山與洛水、三蘇與三程、顯學與隱學等頗具獨特發現和個人色彩的描述、論斷,筆下的蘇東坡、蘇洵、張方平、歐陽修、周敦頤、宋仁宗、范仲淹、張載、邵雍、王安石、司馬光、程顥、程頤、宋神宗、章惇、黃庭堅等等,也一一從容展現,風采各具,讀者會感到回到了北宋年間,親自參與了一幕幕大戲的上演……

      我們要恭喜孔見寫出了這么一部大著,它不僅第一次展現了蘇東坡時代的全息畫卷,同時史識高卓,妙見迭出,描繪生動,經得起細品慢嚼。相信很多年以后,仍有人捧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