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這九本書如此書單,會是認真的嗎?
      來源:北京青年報 | 唐山  2024年08月02日08:28

      《無字浪漫曲》《勿以愛情為戲》《魔鬼附身》《危險的關系》《愛情的凱旋》……在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出現了9本書,它們“代表了”法蘭西文學。

      就算是文學專業畢業生,也會對這份書單感到錯愕。沒有雨果、巴爾扎克、薩特、加繆、莫迪亞諾,也沒有《紅與黑》《追憶似水年華》《惡之花》。至于《愛情的凱旋》《性與謊言》,尚無漢譯本……

      如此書單,會是認真的嗎?也許,這是為了與開幕式的主題契合,即呈現“浪漫、創新、包容”;也許,法國人對法國文學的理解,與我們不同。

      9本書均屬愛情題材。4本小說、3個劇本、1本詩集、1本非虛構,將不同時代的創作串聯成一體,可謂別開生面。

      看似不相關卻構成了巨大的傳統

      4本小說似“天上一腳地上一腳”,互不相關。

      《簡單的激情》出自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安妮·埃爾諾之手,1992年出版。4本書的跨度達210年。

      《危險的關系》寫于1782年,由175篇書信組成。作者拉克洛生于貴族之家,戎馬一生,是“佩劍貴族”(高于“穿袍貴族”),書中講述了梅爾特伊侯爵夫人為報復前情人,指使貴族瓦爾蒙勾引其未婚妻,瓦爾蒙同時勾引杜爾維爾夫人,后者為人善良,以“理性”自省,卻最終陷身“感性”,在梅爾特伊侯爵夫人要求下,瓦爾蒙拋棄杜爾維爾夫人,致其自殺。

      《危險的關系》長期被誤認是“揭露法國大革命前夕貴族階級腐朽生活”,它真正關注的是人性的陰影游戲,即人會主動沉溺于負面人格中,直至被吞噬,從而與啟蒙文學分道揚鑣。

      莫泊桑的《漂亮朋友》被公認為經典,完成于1885年,主角是鄉鎮窮酒店老板的兒子杜洛瓦,不擇手段向上爬,他連中學會考都通不過,卻因才女瑪德萊娜代筆,當上主筆。杜洛瓦以為自己是控盤者,其實是受控者——瑪德萊娜離去后,報紙上很快又出了一個文風相似的“新人”,瑪德萊娜又找到了新馬甲……

      《魔鬼附身》寫于1920年,當時作者雷蒙·拉迪蓋才16歲,據自己的經歷寫成,他與有夫之婦瑪特產生感情,有了私生子。小說主人公追問:“我要惹來許多非難。然而,我又有什么辦法?在大戰(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我就年滿十二歲了,這能怪得著我嗎?”因為找不到生活的目的,他發現,掌控瑪特和另一位瑞典姑娘時,竟如此容易,他能讓她們傾聽自己的意見,能為自己而快樂和煩惱,僅僅因為拉迪蓋相信“本能是我們的指路人”。1923年,《魔鬼附身》正式出版,拉迪蓋也病逝于這一年,年僅20歲。

      《簡單的激情》用第一人稱,講述了作家安妮·埃爾諾與一名已婚男子的戀情,在一年多的時間中,“激情之愛突然成了一個漩渦,逼迫生活都圍繞著它旋轉”。埃爾諾試圖保持常態,像往常那樣照顧兒子,但這段感情帶來的沖擊是壓倒性的……小說細膩、平實,似無波瀾,卻呈現了女性述史的可能性與力量。它仿佛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更多去了解自己的內心。

      4本小說,整整210年,因執著于“我是誰”“什么才是真正的我”“我究竟知道什么”“我需要一個怎樣的世界”等本質之問,讓它們可互相對話,并生長成傳統。

      它們構成了時代的精神地標

      詩集與非虛構更顯激烈。

      《無字浪漫曲》(又譯成《無言浪漫曲》等)出自象征主義大師保羅·魏爾倫之手,尚無中文全譯本。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先生說:“19世紀末,魏爾倫的詩曾風靡了法國人。1884年,巴那斯派的領袖勒貢特·德·利爾去世后,他被尊崇為‘詩王’?!?/p>

      魏爾倫曾熱戀表姐艾麗薩,艾麗薩病死后,又愛上瑪蒂爾德,但她在魏爾倫心中,只是表姐的替代品,二人婚后爭吵不斷。1872年,魏爾倫拋棄富有的妻子和新生孩子,與詩人蘭波跑到比利時和英國,過起流浪生活。電影《心之全蝕》便呈現了這個故事,“小李子”出演蘭波。

      在蘭波影響下,魏爾倫找回音樂感和節奏感,但六年貧困讓彼此精疲力盡。1873年,魏爾倫槍擊蘭波,致后者輕傷,魏爾倫被判入獄兩年?!稛o字浪漫曲》完成于獄中,但代表作《被遺忘的小詠嘆調》寫于1872年上半年,是魏爾倫寫給妻子瑪蒂爾德的,想回到她身邊。

      這是最沉重的痛苦,

      當你不知它的緣故,

      既沒有愛,也沒有恨,

      我心中有這么多痛苦。

      蘭波離開魏爾倫后,四處漂泊,37歲時病死在馬賽。監獄生活讓魏爾倫轉向宗教,他的詩影響深遠,戴望舒的名作《雨巷》即模仿了《無字浪漫曲》中的《淚灑落在我心上》。

      萊拉·斯利馬尼是生在摩洛哥的法國作家,因小說《溫柔之歌》獲得2016年龔古爾文學獎,《性與謊言》尚未譯成中文。在書中,斯利馬尼讓摩洛哥婦女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摩洛哥社會相對保守,生活中多諱言地帶,卻又無法抹殺客觀存在,只好一邊道德拔高,一邊默許行為墮落。

      《性與謊言》的故事感人至深,體現出寫作者的巨大勇氣。在書中,一位摩洛哥女性說:“我不求月亮:只想過我想要的生活,和我想要的人在一起?!痹摃嬖V讀者:女性不再是歷史的“客體”,而是歷史的“主體”,她們追求權利的每次努力,都是對人類共同福祉的捍衛。

      這1/3的佳作希望早日搬上中國舞臺

      9本書中,劇本占1/3。劇本靠表演,只看文字,難得其妙,希望這些佳作能早日搬上中國舞臺。

      《勿以愛情為戲》講述了一男爵想包辦自己兒子和外甥女的婚姻。女方受修道院教育,已不會真愛,男方故弄玄虛,不斷刺激女方,女方也予以報復,最終釀成悲劇。作者繆塞生于舊貴族之家,天性敏感,學過美術、音樂、法律,匆匆放棄,后學醫,又在上解剖課時暈倒。1833年,23歲的繆塞愛上了比他大6歲的喬治·桑,二人的關系只維持了1年多,繆塞寫出了代表作《一個世紀兒的懺悔》,創造出“世紀兒”這一概念,即身患“世紀病”——憂郁、苦悶、迷茫,卻無法治愈。這部劇也在此期間完成。

      繆塞善劇,著名翻譯家、學者李健吾先生說:“他(指繆塞)的獨特的風格為他贏來了法國十九世紀劇壇第一把金交椅。雨果為了學習莎士比亞,寫《莎士比亞》一書,和偽古典主義者打了一次大仗,但是他沒有把莎翁學到手。學到手而又別成一格的,卻是這個不見經傳的繆塞。”提到繆塞,國內教材偏重《羅朗薩丘》《當機立斷》,也會提到《勿以愛情為戲》。

      《華麗的情人》是芭蕾舞喜劇,于1670年2月上演,莫里哀親自出演,只演了5場,因花費太昂貴而停止,直到莫里哀去世,該劇才印刷出版。該劇被認為是莫里哀最被忽視的劇作之一,因場景大,批評家認為它違背了莫里哀一貫的創作原則,非??斩础5绹鴮W者邁克爾·卡爾認為,《華麗的情人》用器械手段展示信仰,打破了奇觀與戲劇的藩籬,直到今天,二者有機結合仍是常見手段。

      《愛情的凱旋》目前沒有中文版,作者馬里沃是繼法國古典戲劇三大師(高乃依、莫里哀、萊辛)后,自成風格的戲劇家,他的作品結構完整、故事節奏快,在國外被各戲劇院校講授,《愛情偶遇游戲》《虛假秘密》均已譯成中文。

      該劇在國外也鮮為人知,講述利昂蒂娜公主女扮男裝,到哲學家赫莫克拉底處小住幾天,遇英俊的阿吉斯,她知阿吉斯從小就討厭自己,遂使出各種欺騙、說謊、誘惑的辦法,將所有人維系在自己身邊,最終贏得阿吉斯的愛。這部劇在1732年上演,讓觀眾大吃一驚,因為高高在上的公主被演繹成性情中人。

      找到“金線”才算真讀懂

      用這9部作品,顯然無法概括燦爛的法國文學,法國文學一直在拓展人類精神世界的邊界。法國作家有驚人的誠實,敢于呈現個體的邊緣體驗,甚至是“地獄體驗”。

      法國文學既向上,也向下,總能給人以啟迪。英國著名小說家福斯坦在《小說藝術面面觀》中提出,應把不同時期的作家設想為在同一間房中、背靠背寫作的人,當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死亡”時,夏洛蒂·勃朗特就會說“人生就是含辛茹苦”,王爾德會說“兩個人生悲?。阂环N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作家不分時代,他們會為同一問題困擾,為同一發現而狂歡,這就是所謂的“金線”。手持“金線”的人,不論寫什么,不論境遇如何,他們總能彼此明白。

      安妮·埃爾諾、萊拉·斯利馬尼、繆塞、馬里沃、莫里哀……他們一定有共同語言,他們都在寫同一件事。可問題是,我們往往看不到這道“金線”。

      當代文學系的教育是文學史教育,學生不需會寫作,只需知道作家生平、背景、代表作是什么、流派怎樣、師承如何,誰還考慮實踐,誰還考慮讀懂?這就讓所謂的專業性,變成文本之外的狂歡,則《華麗的情人》《愛情的凱旋》等早已死去——它只有文學史價值,只能從歷史地位、影響如何、傳承脈絡等來分析,它與實際創作、實際審美、實際思考等已無關聯。

      太多的中心思想,太多的段落大意,只會肢解文本,使它不再與自我發生關聯,可作為閱讀者,除了被故事打動,我們需要從文學中獲得思辨能力和價值堅持。不想被征服的閱讀,還是閱讀嗎?沒有相遇之感,讓人久久無法自拔,沒有受挫感的文字,還是文學嗎?

      與生命相關、與自我相關才是文學。事實是,今天的我們完全可以從《無字浪漫曲》中獲得靈感,可以從《魔鬼附身》中獲得思考,可以從《簡單的激情》中獲得勇氣……翻翻這9本書,它們能帶你回真正的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