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當代青年的心理畫像——葛芳《穿過水面》印象
      來源:《長城》 | 胡笑梅  2024年07月22日08:12

      葛芳短篇小說《穿過水面》,通過細膩工筆的場景描寫、虛實相生的情節切換、深刻復雜的情感表達,將夢境與現實、當下與遠方、自我與他者、個人與社會巧妙勾連,藉由主人公內心的悸動與掙扎、糾葛與撕扯的生動呈現,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勾勒出當代青年普遍的生存境遇與心理狀態:表面上風平浪淺,靜如止水,內里已經一片驚濤駭浪,洶涌澎拜。

      小說講述了一個15歲女孩佳佳從夢中跌入現實的河流,20歲的青年輔警小謝巡邏時發現了她,并奮不顧身將她救起的故事。這個突發事件,使兩個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的命運有了交集,時隱時現,時得時失,時喜時悲。他們朝夕相處,若即若離,吃飯聊天逛街,像朋友,像兄妹,像戀人,彼此關照,彼此牽掛,彼此呵護。關系純潔干凈,沒有摻雜絲毫越界的欲念。某一天,當小謝突然人間蒸發后,佳佳從此開啟了跋山涉水的追尋。從江南到西北,從國內到國外,從夢境到現實。每一次出發,佳佳并沒有小謝的確切信息和線索,她只是按照夢境的指引,跟著感覺走。就這樣,通過12年步履不停的行走,佳佳完成了自我療愈、心理建設和生命成長,具備了“自救”的能力,最終放下執念,與自己和解。

      如果“夢境”是小說的核心元素,那么“夢游癥”就為故事提供了獨特的情節背景。眾所周知,夢游癥多發生在兒童期,青春期后一般會慢慢自行消失,然而,佳佳的夢游并沒有停止,反而在她的青春期愈加頻繁。她在夢境中離開床鋪,漫步在河邊,甚至跌入河中。大學后,晚上會站在宿舍桌子上跳舞,會坐在校園草地上冥想。這些怪誕驚悚的夢游行為,不僅推動小說的情節發展,而且成為一個雋永深遠的象征。小說中,被雨水、湖水、淚水、汗水反復浸泡的“夢境”,不僅具有視覺上的美感:“她熟門熟路從后門走出,游蕩在河岸邊,風呼呼地吹著,她的長發飛揚,她激靈靈打了下顫,還是無意識地向前走著。水嘩嘩嘩響著,兩只白鷺鳥上下翻飛,清晨的微光黛青色。佳佳的眼睫毛抖動得厲害,她走在夢境里,夢境是黛青色的,有股茉莉香味。佳佳轉動脖子,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郁蔥蔥的陰影下,她走得輕巧,像只猿猴。她能夠攀爬,能夠跳躍,能夠進行十里啼鳴。”還可以有夢想、目標、欲望、本能等多種解讀的隱喻意義。異域風情和自然景觀的敘寫,拓寬了小說的視野,開放的結尾,像一汪清泉,使小說有了源頭活水。

      《穿過水面》給予讀者一種細微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恰好反映了當代青年內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佳佳們”在面對社會壓力、個人成長和內心孤獨時,常常感到迷茫與無助,擔憂與恐懼,焦慮與抑郁。白天學習工作,人際關系的緊張沮喪,通過夜晚夢游的自由率性得以釋放和緩解。在佳佳的生命旅途中,小謝承擔了“救命恩人”、成長呵護、同伴互助、情感陪伴的作用。當小謝不辭而別之后,小謝為佳佳搭建的“安全島”淪陷了,她只能藉由虛幻的“夢境”走近小謝,與小謝完成現實中未完成的事情。因此,佳佳對小謝的追尋,實際上是對失落之愛、自我認同、內心平衡和安全感的尋找。現實中,佳佳所面對的困境,例如人生的迷茫、教育的內卷、社會的不公等,都在夢境中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反映和解脫。

      就這樣,葛芳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的種種挑戰和心路歷程,展示了人在面對內心深處的渴望和現實生活的壓力時的復雜情感。這種對人性深刻的洞察和細膩的描寫,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藝術價值。小說中,像不同時空的彼此,佳佳和小謝的命運之河時而平行,時而交匯。佳佳被家長誣告離職,小謝被肇事者歪曲事實失業;佳佳學習能力很強,小謝考運一直很差;佳佳的親生母親薄情寡義,小謝的養父伯伯精于算計;對于小謝的失蹤,母親選擇向佳佳隱瞞;對于小謝的失業,伯伯選擇惡語相向;70歲的老太活得通透,選擇與自然對話;有些年輕人缺少歷史感,參悟不了行走的意義……各種人物之間相互觀照,相互指引,相互暗示,給讀者一種玄妙莫測的閱讀感受,驚艷驚奇又驚喜連連。

      在故事的推進中,葛芳還有意設置了一些非常有意味的數字:佳佳和小謝一別12年,12是一個循環,也是一個輪回;15歲的佳佳在水鄉生長夢游,15歲的男孩在沙漠販賣絲綢;佳佳夢游掉進水中,被小謝營救上岸,是凌晨5點,“雞聲貓閱讀”的抖音留言總是凌晨5點等。還有,帶隊的哈薩克男導游與小謝格外相像,說話的腔調,甩頭發的姿勢,都和小謝無異等。冥冥之中,仿佛皆有定數。葛芳關注當代青年熱議的異次元空間,平行宇宙等玄之又玄的東西,雖然目前尚無法用常理解釋,但也不能斷然否認它的存在。這樣的情節構思,使錯覺和幻覺交織,使夢境與現實交錯,達成細節與主題共鳴,故事與情感共鳴的效果。

      “生命就像一個永遠不會被人們了解的花園,里面全是彎彎繞繞的小路。”(伍爾夫)《穿過水面》這篇小說,無論是文題還是內容,都能曲徑通幽,將海明威的冰山理論運用得出神入化。讀者目力所及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故事的內涵和意蘊則是深藏在水底的一大部分,像寶藏一樣,需要進一步去發掘,去思考,而閱讀的挑戰與趣味也正在于此。“水面”亦是鏡面,可以折射出現實的殘酷、人性的美丑、社會的真相,“穿過”這一動詞,體現的是一種人生觀,是一種人生的姿態或者活法。

      人生百年,可以是腳步沉重地走過、熬過,也可以是氣定神閑地輕盈飛過、飄過,至于是“跨出去走走”,是“趁還年輕、還自由的時候,多去看看世界”,是“沒有家人也無妨,像她一樣,活給自己看,內心坦蕩蕩”,還是“老是拘泥在一種生活狀態中”,見仁見智。讀到篇尾“佳佳拿起一粒車厘子,放入口中,甜實的滋味涌出,溢滿整個口腔”,讀者心中似乎也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