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喝或者不喝》:精神世界的對話
      來源:文學報 | 鄭從彥  2024年07月15日08:30

      閱畢棉棉的新作《喝或者不喝》,真想引一句蘇軾的詩送給她: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這種感受,貫穿于小說的一個核心問題:喝或者不喝。女人公希望自己不要喝多,因為喝多了會痛苦。但是不喝,似乎和自己的覺知相沖突。身處紛繁的世界,面對變幻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發聲方式:內心的孱弱、糾結的陰影和遺憾疼痛……而一切的一切,讓男女主人公在萬花筒般的景象中,在古代巨塔這一個超現實的劇場中,其精神與變革的力量混合,讓“傳統在即將到來的蛻變面前成為了一件脆弱的工藝品”。

      卡爾維諾在《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里曾這樣說道:“現代小說是一種百科全書,一種求知方法,尤其是世界上各種事體、人物和事物之間的一種關系網。”或許受此啟發,棉棉嘗試擺脫依賴“個人經驗”的敘述,試圖激活并重建小說與現實和歷史的聯系。開篇第一句“可以設想一個類似于電影《卡薩布蘭卡》那樣的地方,但是在亞洲”,可視作是作者的有意為之,并給讀者以巨大的沖擊——難道這是作者對單一話語世界的拒絕?的確,作者在努力尋求對話,男女主人公的對話實錄有力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而這也是棉棉尋求自己話語世界賴以存在的各個要素之間的對話,她期求大家都生活在一種寬闊而多樣的空間中。

      因為對話,人物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分關注。男主人公是愛思考問題、反思歷史的人,女主人公是要認識世界、尋找自由的人。他倆有差距,但是這種差距似乎找到了難得的平衡。

      對話的目的是讓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但是現實往往事與愿違。男女主人公的對話多少有點神似“等待戈多”的意味,他們自己也沒有想清楚,可又想讓彼此能夠心領神會。毫無疑問,他們在表達各自的困惑,在尋求對話中求解。當然讀者也可以理解棉棉想要表達的“喝或者不喝”的矛盾。這是作者的一腔熱血,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激烈的情緒。形式與內容博弈的寫作,最終由作者來定義——“這是一個永恒的大家的城市!”顯然,非虛構的經驗完成了虛構的小說。

      寫作的困難,是在不變中看到變。無論世界如何變幻,悲歡離合也罷,時移世易也行,棉棉始終淡然處之——我不能不看到變,但是我能清醒地辨別變化中不變的美好。現代性的問題終究還是進行時,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正因如此,喝或者不喝的糾結,其實就是在回望歷史。回望歷史是長期且艱苦的自我的尋找,通過這種尋找才能使我們獲得一種跟過去達成和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