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2023年諾獎得主戲劇選中文版推出 約恩·福瑟:賦予生命中那難以言說的一切以聲音
      來源:文學報 |  何晶  2024年07月11日08:23

      “我坐下、傾聽,我書寫聽到的一切。”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恩·福瑟如此形容自己的寫作,他的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甚至童書和歌詞,都是基于這樣的書寫,組成了一個獨特的“福瑟宇宙”。近日,《有人將至:約恩·福瑟戲劇選》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推出,包括《有人將至》《秋之夢》《我是風》《死亡變奏曲》《名字》《一個夏日》《吉他男》《暗影》《而我們將永不分離》九部代表劇作。該書新書分享會上,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作家李宏偉,福瑟作品中文譯者鄒魯路與“約恩·福瑟作品”策劃編輯、鳳凰出版傳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袁楠,譯林出版社副總編輯陸志宙展開對談。

      諾獎授獎詞稱福瑟“以創新的戲劇與散文賦予生命中那難以言說的一切以聲音”,聲音,確乎是打開“福瑟宇宙”的鎖鑰。大海,雨,或暗流潛動或靜水流深的內心,回環往復與變奏的話語,或長或短的靜場,一切循聲而建,又應聲流轉。鄒魯路概括這種具有鮮明個人烙印的‘福瑟式’美學與戲劇風格——蘊含著巨大情感張力的極簡主義洗練語言,對白中強烈的節奏感與音樂感,并置的時空,交纏的現實與夢幻,劇作中那無處不在的詩意的暗涌,是他對人生的傾聽,是他字里行間對所有在時間荒原上相遇的人們所懷有的無限悲憫之情。

      《有人將至:約恩·福瑟戲劇選》中的九個故事,九段平行的人生。地鐵里日復一日賣唱的吉他男,秋日教堂墓園里偶遇的“男人”與“女人”,遠離城市、不期望有人將至的“他”與“她”,一個夏日里出海未歸的丈夫與飽受記憶糾纏的妻子……福瑟作品里的這些人物,通常沒有姓名,而只以“他”“她”“男人”“女人”來指代,一個個無名之人,鮮有性格或背景提示,只有寥寥幾筆的速寫,人們在想象中描摹他們的面容,傾聽他們此生的經歷。

      李宏偉認為,福瑟的這種命名有其深意。他注意到福瑟的命名在形式上主要分為兩種,主體的一種是對稱的“男人”與“女人”,“中年男人”與“中年女人”這樣的命名,另一種則是不對稱的比如無名的“女孩”與具體的“阿瑟”,而這兩種人物命名及其代表的穩定與變化關系之間,潛藏了福瑟有關人際與交替的思考與巧思。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命名方式與人物面容、衣著、性格方面不予具體相契合,觀眾(讀者)不必糾纏于日常的瑣碎的沖突,更能聚焦于一種抽象的普遍性的糾葛,這是對立又變化的親密關系,在這樣的親密關系內外,每個人的述說與沉默,被傾聽與并不被理解,深深扎進正感同身受的觀眾(讀者)心里。

      福瑟被譽為“新易卜生”“新品特”“21世紀的貝克特”,因為他的極簡主義,但同為挪威作家的卡爾·奧韋·克瑙斯高卻認為他“一點都不極簡主義,他身上其實是本質主義,而且也不貝克特”。李宏偉有相同的感受,“貝克特比福瑟更明晰,更追求致命的效果,更在意他的劇到達讀者或觀眾時的感受,關乎更形而上、更普遍性的命題。福瑟的偏向則更具體化、更個人化,‘它只命中需要命中的人’。”對此,鄒魯路有自己的闡釋,“福瑟只想命中,他也只能命中他目標想去命中的人”,在“極簡主義”的表象之下,福瑟的作品靜水流深,“他擊中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最深的那個角落,所以他是個本質主義者,他描寫的是生命最本真的狀態。”

      這或許是理解福瑟戲劇詩性氣質的一條路徑,他的戲劇通常不以表面的一個故事、一個情節、一個沖突來引人入勝,與其說他在“描述情節和故事”,不如說他呈現和描摹的是生命的一個狀態或者一個瞬間。鄒魯路以“云與泥之間”概括福瑟的這種特點,“云是詩化”,泥是福瑟作品中的真實——內心的真實與真實的人生。這也就涉及到福瑟作品中所關注的主題,也是古往今來的戲劇舞臺上的永恒命題:人類生存的困境——交流的隔閡;人與人之間,人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對抗……“他筆下的人物,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天天所見的普通人,甚至可能就是我們自己。但他呈現主題和人物的詩化方式和戲劇手段,又使其劇作迥然不同于平凡的生活。福瑟的眼光始終投向了戲劇所要呈現和刻畫的終極目標——人。”

      作為福瑟指定的中文譯者,也是福瑟的研究者,鄒魯路回憶自己與福瑟結緣的緣起在2003年,時任《戲劇藝術》副主編的劇作家曹路生想找一個合適的譯者,把劇本交給了她。她從頭到尾看完劇本后,把它塞到抽屜里,三個月不敢去碰,“人生從來沒有過的感受出現了,就好像天外飛石,砰的一聲,從‘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的挪威飛來,砸在自己的心上。”2004年,鄒魯路將《有人將至》翻譯完畢,發表在2005年第5期《戲劇藝術》上,這是中文世界第一個發表的福瑟的劇本,也是福瑟作品首次在國內傳播。而今,《有人將至:約恩·福瑟戲劇選》的推出,將會讓人們更為熟知福瑟的戲劇世界。

      問題是,鄒魯路是經由文本進入福瑟戲劇的,這個文本放置到戲劇現場時效應如何?她有自己的感悟,“戲劇的現場是有魔力的,那是這世界上無法替代的感受。舞臺上的每一個瞬間都是不可復制的。戲劇的翻譯也因此跟其他文學體裁的翻譯存在很大差異。當舞臺上的演員說出臺詞時,你馬上就知道自己翻譯的東西是不是人話,這個檢驗非常殘酷和鋒利。但譯者可以根據舞臺演出,不斷去修正、去更正文本,會有更深的體悟。隨著時光的推移,福瑟劇本的翻譯的確還有更精進的空間。”她以舞臺演出為依據,反復精細修訂譯文,同時也與福瑟以郵件形式進行著直接交流,對作品的內涵和翻譯的措辭巨細靡遺地進行反復溝通與討論。

      據悉,除了已經出版的《有人將至:約恩·福瑟戲劇選》,譯林出版社未來還將推出“七部曲”和《晨與夜》。“七部曲”是福瑟小說(他稱作“慢散文”)代表作,書中的敘述者阿斯勒很多想法、觀點和特征跟他本人很像,因此“七部曲”可以說是以傳記形式呈現的虛構人生。《晨與夜》則是福瑟稱“自己最好的小說之一”的一部作品,也是他認為最適合作為了解他的入門書籍,關乎生命本身的意義,如詩亦如寓言,曾獲得2001年馬爾瑟姆最佳新挪威語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