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鄱陽湖畔 天地大美——評長篇小說《大鳥》
      來源:光明日報 | 梁鴻鷹  2024年06月29日09:07

      彭學軍的長篇小說《大鳥》,是一部聚焦鄱陽湖候鳥保護主題的時代之作。作品有著來自當下真實生活的鮮活,展開的是一個個生動的兒童生活場景,很好地體現了作家對現實的深刻洞察。鄱陽湖當下生態建設的日新月異,周邊人們精神風貌的變化,生態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大家廣泛參與帶來的新貌,使作家得到鼓舞,從青少年成長與候鳥保護這個切口入手,反映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大主題。

      《大鳥》彭學軍 著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

      閱讀小說可知,彭學軍由自己熟悉的創作路徑出發,書寫了一幅優美的生活長卷——蒿子是鄱陽湖邊長大的孩子,水天相接的鄱陽湖養育了他,也哺育了許多美麗的生靈。其中,蒿子最喜歡的就是白鶴,每年冬天都在等待白鶴的歸來??呻S著環境破壞逐年加劇,候鳥們的生存愈加困難,鄱陽湖成了它們僅有的越冬之地。為了保護最后的“候鳥天堂”,年輕的周薔站了出來,她領著蒿子、江韜、肖永哲等小志愿者們,一起種藕護鳥,改變當地農人的觀念,共同建設候鳥家園。小說以“中國白鶴媽媽”周海燕為故事原型,從少年的視角和成長歷程入手,以輕盈詩意的筆觸,敘述了志愿者周薔在鄱陽湖畔種藕護鳥,引導少年志愿者保護白鶴,聯合當地鄉民共建綠色生態家園的故事。

      在這部小說中,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共生,新時代大美中國大美鄉村氣象昂揚,少年兒童在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健康快樂,建構了故事的主體。孩子們對候鳥的保護原來是自發的,而非自覺的,屬于玩耍嬉戲范疇。但現實的啟發,學校老師和周阿姨等環保先行者的帶動,使孩子們意識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

      反映新時代少年兒童成長面臨的新問題、取得的新突破,是當代現實題材兒童文學不可或缺的內核。這部作品書寫了兩組少年兒童,他們在鄉村振興、生態環境保護的事業中,不是旁觀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蒿子等鄉間成長起來的少年,生長在大自然中,而肖永哲、江韜等城里的孩子,面對的則是刷題、考試、玩電子游戲等。當鄉村少年與城里的孩子相遇,面對候鳥保護這一公益事業的時候,更廣闊的天地在他們面前徐徐展開。在遼闊的大自然中,孩子們相互學習,一道迎接困難、解決困難,在保護動物的事業中境界得到提升,而且將幫助候鳥的過程轉化成為個人心智得到更好成長的過程。

      白鶴 鹿尋光 繪

      書中的“大鳥”——白鶴,這一古老物種生命能量強大,集堅韌、智慧和優雅于一身。大自然中以白鶴為代表的動物,在人類蹣跚學步的時候,就已頑強生存在地球上了,歷經了6000多萬年的進化。然而,遺憾的是,當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白鶴列入了極度瀕危物種,對外公布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為3500至4000只。經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研究,近年來全球白鶴在我國越冬數量達5600余只。人類總是認為自己是世間萬物之靈,殊不知,其實很多動物具有的本領人類并不具備。人類要向動物學習,向自然學習,尊重愛護它們,自身才能更好地進步。這一永恒的命題,在書里得到了揭示。

      孩子們從實踐中感悟,與人類平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許多飛鳥,是人類的朋友,救助它們,何嘗不是救助自己?《大鳥》中的孩子們,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在保護生態的事業中汲取了向善和前行的力量,富有意義。作者把中國少年兒童成長的心路歷程,放在新時代的社會進步中去表現,不僅于少年兒童,于社會也有啟發意義。

      從藝術手法上看,這部作品矛盾沖突構建合理,符合生活邏輯與社會現實邏輯,特色鮮明。作品中的人物不斷接受矛盾沖突的考驗,在現實的具體性中逐步成長,人物性格更是在情節自然而然的發展中被塑造出來的。小說中,作者設計了幾種關系。其一,少年與外來者周薔的關系。他們之間的互動,表達少年從她這里不僅接受了對自然、對動物親和關系的熏陶,同時也接受了依靠自己、獨立思考等理念的感染。其二,周薔和當地村民的關系。雙方由暫時敵對發展為相互理解,攜手建立候鳥保護基地,反映了生態保護在現實中的境遇。大鳥等動物的保護并非一帆風順,沖突來自片面發展觀造成的旅游擴建、基礎設施增容等,更來自落后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特別是人的私欲。作者敢于直面矛盾、化解矛盾,反映了國家政策的強大感召,公民生態文明素質的明顯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與行動的顯著增強,這正是時代進步發展的主旋律。

      這部作品可圈可點之處,除主題宏大、結構合理外,還在于書中有大量關于鄱陽湖的民間傳說和候鳥知識。其對人文歷史知識的普及,對生態文化建設的呼吁,值得贊賞。在扎扎實實的生活邏輯中,作家充分發揮創作的主觀能動性,很好地處理了虛構與現實的關系,深情講述了鄱陽湖這片土地上發生的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在鄱陽湖候鳥的一聲聲啼鳴中,作者與書中的主人公們,共同完成了精神追求、自我認可的轉變。新時代的綠水青山下,人與自然正共繪“大美中國”的圖景。原有生活的底色,在小說中化為文學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并經由兒童文學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實現,既展現了現實巨變的力量,也凸顯了文學啟迪人心的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