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如何棲息我們的肉體與靈魂
艾瑪的《觀相山》書寫人到中年所遭遇的種種物質與精神的困擾,并努力尋求解決之道。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妻,妻子邵瑾是某社科雜志編輯,丈夫范松波是高中數學老師,他們生活在某海濱城市。本來平靜如水的生活在人到中年之后被接踵而至的麻煩打破。小說以男女主人公各自距離退休的時間以及男主人公五十歲的生日來標示他們的年紀,由此展開這個年紀所遇到的生活。作品主要書寫人到中年遭遇種種生活的困境和煩惱,思考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如何才能更好地協調,個體如何更好地棲息肉體,安放靈魂。
人到中年,首先遭遇的是物質生活的困擾,疫情與中年危機的疊加,讓生活變得十分窘迫。范松波即將迎來五十歲的生日,但是連退休后的生活都不敢輕易遙望,因為當下面臨著很多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上有老、下有小”是這群人的真實生活寫照,小說注重書寫父輩對子輩的關懷,永遠有操不完的心。他們為了下一代背負著沉重的房貸,連一場旅行都堪稱奢望。現在這對夫妻的結合,本身就是迫于現實的壓力,并不是因為有真正的愛情,重組家庭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爆發出來。邵瑾是一位心思細膩、十分敏感的女性,有過對愛情的美好向往,渴望轟轟烈烈的感情,最終卻選擇和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結婚,但是很明顯,這只是向生活的妥協,小說處處在暗示這段感情并不讓她滿意,種種不經意間的行為,都是內心的某種投射。不過日子總在繼續,不經意間,這樣的生活耗費了大半生的光陰。
《觀相山》著重書寫了一種微妙的婚姻關系,當前的這段婚姻,明顯有種陰差陽錯的味道。婚姻的紐帶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家庭、責任。一開始這對夫妻走到一起是為了未出生的孩子,為堵住旁人的閑言蜚語而假結婚。在婚后很多時候兩個人并沒有過多的交流,而是互相隱瞞,看似是為了對方著想,其實是彼此存在著隔膜,因為兩個重組家庭關涉較多的人與事,并非愛情所能把控住。最終是在書寫婚姻的暗傷,這其實也是中國式婚姻的真實寫照。在作者不緊不慢的講述中,幾段較為復雜的情感逐步浮出水面,一切似乎都是命運提前做出的安排,個體不過是在人間“修行”。
人到中年面對的問題還遠不止這些,在精神層面同樣遭遇不少的困擾。或許是世俗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沉重的壓力,他們的精神同樣不堪重負。每個人似乎一直都在尋找更好的人,更好的物質條件、更好的生活狀態。但是到頭來卻發現事實并非如此,生活很多時候就是平靜如水。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已經消磨掉生活的激情,很多光陰變得“下落不明”,生活因此缺少必要儀式感,這對夫妻自認為是生活中的人,既甘于平凡,又努力尋覓生活的激情。于是兩人的家庭對飲成為一種簡易的儀式。無論是夫妻間的對飲小酌,還是參加禪修會,都是對這種生活儀式缺失的一種補救。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在小說中也直接點明了這一點。
不過,比較起來的話,這對中年夫妻的生活已經是比較優越的了,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有能力應付生活中的各種麻煩。小說的結尾,他們的女兒獲得設計大獎,她個人遇到的麻煩得以解決,范松波職稱也評下來了,小觀的精神疾病也因為要照顧母親得到治愈,一切都朝著美好和安定的趨勢發展。但是另外一些人就很難說了。尤其是在特殊的環境之中,很多底層的人生活還是比較艱辛的,小說也借助人物之口表達了這種擔憂,由此也體現了作品哀民生多艱的主題。眾生皆苦、民生多艱這一主題通過多個角度來表達,小金這兩個動物的出現,正是眾生主題的表達,人向動物投射的某種情感。
《觀相山》是一部密切關當下時代現實生活的作品。小說的情節比較分散,拉拉雜雜寫到了很多支線故事,涉及其他的各色人物。包括范松濤,小觀和小觀娘,程凌云、飛飛與文老師等等。而這些人的遭際最終印證了“五蘊皆苦”這一主旨,體現出一種悲憫情懷,也是一種微型人道主義敘事。小說還暗寫了這場蔓延幾年的疫情,雖然疫情已經過去,但對人們心理所造成的傷害還存在著。從一開始提到的景區游客的大幅減少,到文中提到的小區防疫、醫療援助、查驗健康碼,打疫苗,購買退燒藥等星星點點都是關于它的記憶。小說中還有邵瑾感冒發燒后對丈夫所交代的“要是明天一早,我還不退燒,你去報告社區好了”,平實的一句話依舊能聯想到當時的種種現象。
《觀相山》是一部與疾病有關的小說,疫情最終得到控制,肉體上的病灶一步步切除掉了,但精神如何撫慰,靈魂何處安放仍是一個問題。作家不斷思考何處棲息我們的軀體,又如何安放我們的靈魂。范松濤選擇自殺以及由此帶給邵瑾的精神創傷,包括小觀的精神疾病,再加上很多并未出場但是深受疫情時代精神創傷的普通人們,都指向這種精神的創傷。小說出現了參禪悟道的情節,已經和精神病患的療救有關了。比如通過禪修和妙一的引導,精神病患者小觀最后恢復正常。邵瑾也同樣慢慢走出了感情失敗帶來的心靈創傷,當然也都和他們各自有應付不完的俗事有關。
小說中邵瑾始終在尋找范松濤自殺的原因,但是最后并沒有過分注強調這一原因,而是流露出一種釋懷:與生活、與自己和解了。正如邵瑾在面對多年未見的小觀時所突然感悟的那樣,生活在很多時候其實并沒有邏輯,很多事情也并不都能夠在理性的層面上獲得圓滿的答案。又或者,所謂的答案,可能也正潛藏在問題的求索過程之中。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她也在尋覓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棲息之所,并使得自己的精神暗傷最終得到療救。而這種治愈,或許可以給每一位后疫情時代的人帶去些許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