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學遇見葉卡捷琳娜奇跡
1768年11月22日,俄羅斯陷入狂歡。40天前,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和她的繼承人保羅一世大公秘密接種人痘。這被稱為“俄國人從不列顛這個充滿智慧、勇氣和美德的島嶼上得到了幫助”。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歐洲首位接種人痘的君主。在人類征服天花史上,這是標志性的一步。
圣彼得堡教堂舉辦了盛大的禱告儀式,涅瓦河彼岸的海軍基地鳴響禮炮,51響給女皇,31響給大公。帝國議會批準一項法令,每年11月21日成為全國假期,這是俄國63個關于宮廷和教會的節日之一,也是第五個與葉卡捷琳娜二世有關的節日。1795年前,每年的這一天,“所有的公共事務都會被暫?!?,各地燃放煙火(首都圣彼得堡連放三天,其他地區一天)。無人懷疑:俄國將從此走向現代國家,科學精神將植根于這片土地。
果然,俄羅斯很快成為歐洲人痘接種的領頭羊,堪稱“葉卡捷琳娜奇跡”。直到今天,微生物學仍是俄羅斯的優勢學科,但很難說俄羅斯的科技水平已超英國。這本英國非虛構作家露絲·沃德寫就的《來自英國的冬宮御醫》(萬有引力·廣東人民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備述該事件本末,并寄寓了浮沉興替的無盡感慨。
專家讓新技術遲滯了30年
知道托馬斯·迪姆斯代爾的人已不多,正是他,為葉卡捷琳娜二世接種了人痘。
托馬斯家世代行醫,但他的醫學文憑是買的(他本是貴格會教徒,當時英國只承認兩所大學的醫學文憑。這些學校不接受貴格會信徒)。18世紀的歐洲,天花疫情此起彼伏,倫敦每年1/8的死亡人口與天花相關。
名醫束手,作家蒙塔古夫人引人矚目。她曾患天花,臉上留有疤痕。她的丈夫是駐奧斯曼帝國大使。在奧斯曼鄉間,她看到人們用土法對抗天花:將患者痘中膿液收集在空蛋殼中,蘸在針尖上,刺破小孩皮膚——很多孩子因此活了下來。
蒙塔古夫人將此法帶回英國,引起巨大爭議。
當時英國乃至歐洲的醫生均奉“四液”理論,即人體疾病由血液、黏液、黑膽汁、黃膽汁的平衡決定,像五行學說一樣,完美而復雜。人痘完全違背該理論。
出于專業的傲慢,蒙塔古夫人的療法被遲滯30多年,但該法確有實效,引發認知革命:信理論,還是信實證?從調查結果看,人痘可導致2%的接種者死亡,但比天花患者約20%的死亡率要低得多。
托馬斯是積極推進蒙塔古夫人療法的醫生之一,并出版了專著。像大多數醫生一樣,托馬斯初期也把手術搞得很復雜,以凸顯專業性——在被接種者兩臂各切一深口,植入蘸了天花膿液的棉條。手術太大,術前休一周,術后恢復三周,接種人痘會引發高燒,有傳染性,須絕對隔離……如此復雜,只有富人做得起。
發明簡易接種法的外行成了超級富豪
名叫丹尼爾·薩頓的外行改變了一切。
薩頓沒學過醫,他父親是醫生,也給患者接種人痘。為偷懶,他大幅壓縮了手術難度:從切深口,到只用針蘸天花膿液扎幾下,被接種者當天可回家。
薩頓抓住商機,不顧父親警告,在倫敦附近非法行醫,面向普通人,用低價競爭。這讓他成了英國最富有的人,收入比英國首相還高。
托馬斯恰好接觸到薩頓的方法,并將其規范化,這讓托馬斯聲名鵲起。當葉卡捷琳娜二世派使者到英國找醫生時,托馬斯成了首選——畢竟,薩頓連行醫資格都沒有。
葉卡捷琳娜二世飽讀啟蒙書籍,與伏爾泰、狄德羅等頗有往來。她能當上沙皇,靠篡了她丈夫的位,需不斷強化自己是俄羅斯“小母親”的形象。率先接種人痘,可彰顯自身的理性精神,又能讓歐洲意識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正帶領俄羅斯,向歐洲文明靠攏。
托馬斯秘密來到俄國,但他頗感猶豫。葉卡捷琳娜二世甚至秘密安排了一條船,如接種失敗,確保自己死之前,托馬斯能逃回英國。托馬斯不斷拖延,但俄土戰爭在即,葉卡捷琳娜二世下令,立刻完成接種。
接種人痘使葉卡捷琳娜二世渾身疼痛,高燒不退,好在她挺了過來。在她的榜樣作用下,俄羅斯貴族紛紛找托馬斯接種人痘。一夜之間,俄羅斯成了歐洲接種人痘發展最快的國家。
托馬斯被葉卡捷琳娜封為男爵,得到1萬英鎊的酬勞,每年另有500英鎊的固定收入,這讓他成了超級富豪。
科學的敵人究竟是誰
葉卡捷琳娜二世利用接種人痘,大大提升了俄羅斯的國家形象,推進了俄羅斯人對科技的關注。但她不知道的是,在俄羅斯農村,早已采用奧斯曼帝國的土法。葉卡捷琳娜二世只信精英,在她眼中,大眾是愚昧的,只能被動接受科學的教化。
葉卡捷琳娜二世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科學世界:人人視科學為唯一標準,科學與否,權威說了算。可很多權威來自人際關系。當權威誤判基因論是偽科學時,相關研究竟被遲滯數十年……
葉卡捷琳娜二世并沒創造出有利于科學進步的制度。她充滿勇氣、智慧,但她無法保證,后來者是否同樣擁有勇氣與智慧,能否在“一刀切”中,繼續選對。
托馬斯回到英國后,因學術爭論,遭遇同行暴擊。在英國,至今仍有不少人反對疫苗。全球最后一個死于天花的人,就是英國人。但不同的聲音,甚至是反智的聲音,并沒妨礙英國人最早研發出牛痘疫苗。
在英國鄉間,早有牛痘療法,愛德華·詹納開發成疫苗??捎铀?,是鋪天蓋地的陰謀論、諷刺、污蔑;英國小報將他描繪為與牛合伙絞殺人類的惡魔……
事實證明,科學最可怕的敵人不是愚昧,也不是雜音,而是迷信或專制。在爭吵中,英國人不斷取得技術突破。俄羅斯本科率雖排名全球第一,卻未能完成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逆襲夢。
教育第一不等于創新第一、科技第一。創新與科技是系統工程,需要相應的制度準備、文化準備等。本書雖是說古,卻飽含現實關切,令人頻頻掩卷而思:命運從來靠自造,取予之重,可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