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原野》:經典復排融入當代審美
曹禺經典劇作《原野》講述了一個悲劇的復仇故事,留給后人巨大的闡釋和挖掘空間,而由著名作曲家金湘作曲、萬方改編的同名歌劇,是中國歌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近日,中國音樂學院復排的歌劇《原野》在中央歌劇院首演,用音樂完成了對復仇、對人性、對人生困境的塑造。
在中國音樂史上,作曲家金湘的地位舉足輕重,他的《原野》是首部叩響西方歌劇宮殿大門、在國外上演的中國歌劇。在中國音樂學院復排之前,該劇已有多年未在北京亮相,此次由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執棒并擔任藝術總監、著名導演陳蔚執導的版本,讓業界與觀眾都充滿期待。
金湘的音樂總能給人帶來巨大的沖擊與洗禮。《原野》彰顯了金湘歌劇音樂一貫的縱深性和豐富性,與原著故事的壓抑、抗爭、蒼茫環環相扣。他極為擅長用音樂完成戲劇講述,不是“話劇+唱”,而是把戲劇沖突呈現在音樂的走向中,聲樂、器樂、民俗音樂、戲曲元素都成為表意的要素。
一般來說,教學機構推出的“學院派”歌劇不易擺脫“重聲樂、輕表演”的印跡,演員唱得游刃有余,進入角色時則顯得功力不足。中國音樂學院復排時,對這個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彌補,邀請有舞臺經驗的藝術家與該校教師、校友、優秀學生共同完成。雖然個別演員臺詞功底尚有提高空間,但歌劇的整體呈現令人滿意。
飾演仇虎的男中音歌唱家高鵬,豐滿而富有張力地表現了仇虎的性格。面對世仇的兇狠、面對金子的感情都融匯在他的聲樂呈現及舞臺表演中。
無論是《原野》的原著,還是金湘的音樂,都營造出抗爭與壓抑交織的氛圍,此版歌劇的舞美高度配合甚至升華了這一主題。沉重的巨石矗立在舞臺,還原了“原野”的意象,同時,巨石的石柱又象征命運的手掌,演員在巨大的手指間穿梭表演。巨大的手指可以移動,觀眾難免提心吊膽:誰也不知道這命運的手掌下一秒會張開,還是會瞬間合上,讓活生生的生命化為齏粉。這極具包蘊性的瞬間,時刻調動著觀眾的情緒,也為音樂的立體呈現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