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本周之星 | 惠永臣:它只有一顆豌豆大的心臟(組詩)(2024年第18期)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24年06月14日14:33

      “本周之星”是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的重點欄目,每天經由一審和二審從海量的原創作者來稿中選取每日8篇“重點推薦”作品,每周再從中選取“一周精選”作品,最后結合“一周精選”和每位編輯老師的個人推薦從中選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發推薦語和朗誦,在中國作家網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評選以作品質量為主,同時參考本作者在網站發表作品的數量與質量,涵蓋小說、詩歌、散文等體裁,是對一個寫作者總體水平的考量。

      ——欄目主持:鄧潔舲

      本周之星:惠永臣

      惠永臣,原名惠永琛,男,1970年5月出生,甘肅鎮原人,中國作協會員。甘肅詩歌八駿成員。出版詩集《時光里的陰影》《春風引》,先后有1500多首(篇)詩歌散文發表于《詩刊》《飛天》《中國作家》《解放軍文藝》《民族文學》《中國校園文學》等刊物,曾獲甘肅省第五屆、第六屆黃河文學獎和全國煤炭“烏金獎”等獎項。

      作品欣賞:

      它只有一顆豌豆大的心臟(組詩)

      新雨后

      新雨過后

      窗外的銀杏樹,正好可以看到

      它的空枝上,停著一只鳥

      它不鳴叫

      只是不停翹動著尾羽

      有隨時把自己射出去的可能

      我小心翼翼看著它

      它看著什么呢

      它的警覺,來自于它的渺小

      它只有一顆豌豆大的心臟

      銀杏樹下的芭蕉

      碩大的葉子

      卻盛不住幾滴雨水

      一會兒就有一滴滾落在地

      因為它們盡力壓低嗓門

      所以自始至終

      仿佛從來都沒有

      驚動過什么

      沿著蔓走

      一塊石頭

      已無遠慮……靜靜躺著

      被今年的第一場春雨洗著

      它似乎不再擔心

      一場沙塵

      讓自己蒙塵

      逼仄的小路從旁延伸出去

      如果它是一顆南瓜

      那么這條小徑

      無疑是一條伸展在時光深處的蔓

      沿著蔓走

      一直可以走到根部嗎

      沿著蔓走

      把自己走老,走成另一個自己

      走到日落月升時

      互相拍拍肩膀:

      “老弟,我們都累了,坐下來歇會吧”

      一歇,可能就是一生

      一歇,所有的恩怨情仇

      都煙消云散

      牽扯

      站在湖邊。我知道大海很遠

      波濤很近

      打魚的人,搖著鐵皮船

      踩著星光返回

      而身邊的木舟

      只會順著水波蕩漾幾下

      曾經坐在木舟上的人

      從來都沒有打過魚

      只是坐在舷邊,揮動著雙手

      像一個突然找到快樂的人

      湖水最終是不是流向大海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溯流而上

      不一定能找到源頭

      有那么幾次

      我試圖找過,都因失敗而終

      現在,我已經沒有那樣的機會了

      和這只舟子一樣

      總被牽扯著,僅僅只能在這里

      常年顛簸著

      小南風

      小南風這會兒吹落了什么

      什么就值得記住

      蘆葦一個勁搖著

      它們的頭還沒有白

      年輕的思想里,隱藏著鳥聲

      蕩漾的流水

      把岸邊的石頭洗了一遍又一遍

      每一塊

      似乎都藏著一聲鯨鳴

      我們的腳步是濕的

      我們的發髻也是濕的

      這一刻,我們不談年齡,不談收入

      和錯亂的愛

      不知名的小花

      悄然落著。它們的子女在小南風里

      四散而去,布谷的聲音

      此起彼伏,被小南風吹走了一些

      又吹來了一些

      衰老的人

      鬢發斑白。似乎也在一根一根

      落著

      我們經過時

      她沒有起身,仍舊對著水面發呆

      小南風揪起什么

      隨手又放下什么

      唯有我們過去談論的話題

      不再回來

      ——湖岸漫長,距離天黑

      似乎還有一段時辰

      青海湖

      寬闊的蔚藍

      靜謐的蔚藍

      比春天更爛漫的油菜花

      把遠地里的清香

      一波波推送過來

      騎馬的人

      影子落在了水面

      有些不自在

      追逐的魚們

      除獲得了浪漫,還有那浪漫里

      隱隱的驚悚

      鳥們的飛翔,永世不歇

      一哄而散

      復又聚集在一起

      它們具有星光的靈性

      一會閃爍在天空

      一會蕩漾在湖面

      這些知冷知暖的生靈

      是來自人間深處的燈盞

      每一只的光

      都能溫暖冰涼的心

      日月山不遠

      布達拉宮不遠

      唐朝不遠

      遠的是對岸的那人,揮動的紗巾

      有些縹緲

      遠的是沉陷于湖底的石頭

      幾十萬年了

      還沒有衍化成手臂上的玉鐲

      蜜蜂之死

      桃花在慢慢地敗落自己

      其中的一朵

      像一座墳墓。一只停住飛翔的蜜蜂

      因為它的噤聲,花朵的大廳里

      音樂會戛然而止

      而它薄薄的翅翼

      仍保持著飛翔之態

      光陰已無任何意義

      一縷風,按捺住一陣輕微的抖動

      疼痛,就成為一種隱隱的不覺

      它的遺產

      僅僅是兩只長腿上

      掛著的兩粒有些苦楚的甜蜜

      花粉不再是光亮的一部分

      時日一定不會太多

      隨著墜落

      身下的泥土,將會悄無聲息地

      掩埋它。一生的功過

      能用什么去評價

      挖野菜,遇到一家人

      穿過春天悠長的隧道

      我的心胸豁然開朗

      遍地的野菜

      晃動著晨曦的晶瑩

      “星空在苞米地里找到了知己”*

      開著旋耕機的女人

      她的身姿扭動得那么有力

      小小的鏟子

      挖下去,便會撈起白嫩嫩的顫動

      筐里鮮嫩的光陰

      在慢慢堆積。一朵蒲公英

      或者苦菜、薺菜

      都是春天無私的饋贈

      昨夜的一場小雨

      濕潤了今早的苞米地

      去年遺留的秸稈茬,被徹底覆埋

      新翻的泥土,一浪一浪追趕著

      小巧的雀兒

      鋪地膜的老人

      從地的這頭到那頭

      仿佛需要整整一個春天

      為了一瓢飲一簞食

      我和推旋耕機的女子

      又一次相視而笑

      一襲清風

      劃過她的鬢角,吹起了一縷春天的紅暈

      *化用張遠倫詩句。

      下午茶

      春日的午后

      茶喝得足夠淡了

      所聊的話題,也已寡淡無比

      無話可說了

      就各自翻閱著一本書

      無話可說的時候

      窗外的春雨

      嘀嗒嘀嗒,像是漫長時光的一部分

      萬物都有虛度的理由

      暮色降至時

      我們不約而同起身分別

      各自相視而笑

      一個往東,一個向西

      逐漸拉開的距離

      被夜色填充

      像兩個不曾相識的人

      漸行漸遠

      和妻子一起挖野菜

      園子里的玫瑰已經開始學著開花

      銳利的刺

      可以劃傷手指。而花叢里的鳥雀

      聲音脆亮

      它們把一個早晨的時光

      都帶在嶄新的翅膀上

      泥土酥軟

      苦苦菜長出了新的嫩芽

      這種蘊含著苦味的野菜

      是春天最真的味道

      蒲公英有的已經開敗了金黃的花朵

      有的還在含苞待放

      輕揚的歲月

      在暖陽下,看似沒有規律

      卻也遵循著某種默契

      當你抬起頭時

      一朵輕飄的白絮

      成了歲月里不可忽視的部分

      一塊韭菜地

      空無一人的村子

      田地早已荒蕪

      房舍大多坍塌

      田間小路上走來了一群黑螞蟻

      一場春雨剛剛下過

      露出云層的陽光

      懶散地灑下了,氤氳的氣息

      霧一樣彌漫

      我從一塊地走向另一塊地

      那么多的荒草

      漫過腳踝

      像是牽扯,又像是低訴

      唯有村頭的一塊地里

      長出了新韭

      雨后顯得如此蔥綠

      是誰種下的

      又為何遺棄

      我蹲下身來,掐了幾叢

      鮮靈的韭香味撲面而來

      不由得想起

      鄉下的母親

      應該也有這樣的一塊韭菜地

      這一刻,她老人家是不是

      圪蹴在地里

      耐心地一株株拔取

      韭菜地里的雜草

      本期點評:

      這組詩共十首,其中,《和妻子一起挖野菜》《挖野菜,遇到一家人》《一塊韭菜地》三首的取材都指向“菜地”,指向作者親歷的日常生活現場和事件,這樣,寫起觀察、發現和感想來,就會有樸實近人的基礎和得心應手的條件了,也能避免無病呻吟和虛空高蹈的弊病。這是一個詩歌寫作者應該獲得的基本認識。這樣的認識來得越早,詩人從初學走向成熟所消耗的時間就會越短。

      在上述三首詩中的許多句子里,詩人把觀察發現寫得準確、鮮活,且見文藝質地和美感:“開著旋耕機的女人/她的身姿扭動得那么有力”“一襲清風/劃過她的鬢角,吹起了一縷春天的紅暈”“而花叢里的鳥雀/聲音脆亮/它們把一個早晨的時光/都帶在嶄新的翅膀上”;詩人還在觀察發現里,寫下了現實觀照和人文關懷,寫下了一個當代青年對鄉村城鎮化發展和社會轉型大背景下的鄉土情感,以及對鄉村命運的憂慮:“空無一人的村子/田地早已荒蕪/房舍大多坍塌/田間小路上走來了一群黑螞蟻”。詩中的景物描寫,具有隱喻性,因而顯得不平常,且耐讀,可見詩人具有一定的語言功力,雖然,對于這樣的語言方式和表現效果,詩人還是有必要看到其缺乏新穎和深刻的地方。

      綜合起來看,三首詩各自的完成度和文本控制力,都有需要提升的空間,但在整體上,能夠說明惠永臣的詩歌寫作基本達到了成熟階段,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地提煉詩意和拿捏語言表達的問題,也是如何精進、如何超越的問題。

      另外的幾首詩中,《新雨后》是組詩的主打作品,完成度比較高,其語言相對簡短,詩意相對有更多的可挖可掘之處,是詩人在較好的創作狀態下的比較理想的收獲之一。在這首詩里,詩人對新雨之后的銀杏樹、鳥、芭蕉、雨水等景物的描寫,也就是對眼前小生命之存在的觀察和理解,既反映了詩人對事物的體察,也影映了詩人的生存處境。語言細致、準確,隱喻效果很突出,而由于交代、鋪陳等方面的處理原因,使得這首詩略為欠缺凝練,也就是略為拉低了這首詩的整體控制力和語言表現力。在這首詩的末尾,詩人寫道:“因為它們盡力壓低嗓門/所以自始至終/仿佛從來都沒有/驚動過什么”,這樣的表達,有猜想、臆測的成分,以致真實性可疑,這就難免降低觸動人心的力量——讀者的感動,其深層邏輯是與“可信性”相關聯的,也就是說,語言表達若不精確、不可信,那就會大大喪失作品打動人心的力量。這是需要作者去思考和拿捏的地方。

      此外的《沿著蔓走》《牽扯》《小南風》《蜜蜂之死》等幾首詩,都有現實觀照和思想閃光的地方,反映了詩人在這個時間段的寫作,傾向于對生存的思考和對世界秩序的認識和理解,傾向于往詩的深處發力,這體現了詩人在詩歌創作中的積極心態。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這既是老生常談,也是普遍認識;詩歌需要承載思想,也需要借助飛翔的力量——語言藝術。作為一個詩人,惠永臣當然清楚語言修煉之重要,且無止境。熱心讀者也看得到:這位詩人正在朝著他的詩歌理想前行,他樂觀進取,卻也有危機意識,他知道:“湖岸漫長,距離天黑/似乎還有一段時辰”。

      ——(符力,中國詩歌網副總編輯)

      了解惠永臣更多作品,請關注其個人空間:惠永臣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

      陳登:舊陽臺(2024年第17期)

      李美霞:沉默的薩拉烏蘇(2024年第16期)

      王賀嶺:田壟飛花(2024年第15期)

      方斌:春天,這小小的幸福給你(組詩)(2024年第14期)

      陳巧珠:聽魚人的回眸微笑(2024年第13期)

      徐占新:春天是個孩子(組詩)(2024年第12期)

      紅山飛雪:陰河散章(2024年第11期)

      坦次:哈扎爾的記憶(2024年第10期)

      沐子:向日葵(2024年第9期)

      孫婷:迎春花:迎風最先知春來(2024年第8期)

      洪恩:今天是明天的標本(組詩)(2024年第7期)

      常金龍:仰望星空(2024年第6期)

      陳偉芳:異鄉記(2024年第5期)

      野蘭:柿子(外四首)(2024年第4期)

      李陽忠:造房子 (2024年第3期)

      蔡欣: 像幸福河一樣(2024年第2期)

      海邊邊: 梅花開了(組詩)(2024年第1期)